龙岩市三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江山镇铜钵村(北纬25"10"41.4",东经116"58"34.9")
大客户客服电话:18950888550(优先)、18950888778; 零售客服电话:18039897890 客服QQ:18039897890
跳过导航链接
未登录 § 更改密码 | 登录  




   木瓜非木瓜、寒梅是何物?贴梗海棠艳似火,长寿梅开春已临





    木瓜究竟是什么东西?
    木瓜这个名字在植物界乱了很久,在台湾更是严重。正逢年节期间花市有很多皱皮木瓜(台湾新起名乱叫「寒梅」)上市,就花了几天整理了篇文章来分享给爱花人,希望园艺界、医药界、养生界可以参考,不要再继续乱下去了。
    事情的原因就出在「木瓜」两字,以字义来看,就是树木长着像瓜果实或是果实像瓜却坚硬如木的植物。这个植物名称最早出现在周朝,距今已有2500年以上。著名的《诗经
    国风
    卫风
    木瓜》篇是这样写着: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周礼
    冬官
    考工记
    弓人》也有:「凡取干之道七,柘为上,檍次之,檿桑次之,橘次之,木瓜次之,荆次之,竹为下。」纪录木瓜的枝也可以作为品质比较差一点的弓材。 《尔雅
    释木》有「楙,木瓜。」的解释。但是上面举例都只有名字,无法推敲这植物究竟长什么样子?
    接着来看《本草》介绍木瓜:「木状如柰,花生于春末,深红色。其实大者如瓜,小者如拳。」奈是苹果属Malus 的植物,即是现代称为花红、林檎、沙果一类的花果具可赏的植物(果实也堪食)。所以《本草》说木瓜像苹果属,花开在春末,花色深红,果实大的如瓜,果实小的有拳头大。综合这些型态特征,基本上符合木瓜属的植物无误。木瓜属Chaenomeles,或称贴梗海棠属。落叶灌木或乔木,枝有刺或无刺。产亚洲东部温带至亚热带地区。学名是由希腊文chaino(开口)与melon(苹果)两字组合成,意指像苹果的果实会开裂。分类上接近苹果属,花朵则如桃、梅般娇艳。
    
    木瓜的果实具有怡人的香气,我曾在中国河南省灵宝市某饭店庭院遇过一株结满果实的木瓜(右小图,下图是皱皮木瓜的果实),在拍照的时候有位饭店清洁老伯用浓浓的乡音善意的说:「这不能吃底~~!」我回答我知道,打蛇随上棍就接着问:「结着么多可不可以给我一个?」就这样,一颗木瓜上了游览车,随着我一路到西安。幸好有这么一颗怡人的香果,让无聊的车上多了点情趣。随行的人都问这是什么?可以吃吗?毕竟这是台湾见不到的东西。我说是木瓜,大家笑说是骗人没见过木瓜喔~~我可没乱说,这是中国自古就叫木瓜的东西,台湾到处可见的木瓜,正确的名字应该是「番木瓜」Carica papaya 才对。真正的木瓜虽然香,但是味道酸涩且很多石细胞(吃粗梨子时咬到硬硬的东西),基本上不当作水果食用。在开封看过木瓜切片腌渍作成蜜饯在卖,不过看到那摊上罐子里成品,实在没有勇气买来试试看。
    番木瓜原产热带美洲,十七世纪时才由西班牙或葡萄牙人引进亚洲栽培。以中国本位主义来看,外国来的东西概以「番」称之。所以长得像木瓜,从外国来的所以就叫「番瓜」或「番木瓜」。例如清朝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就有清楚的图文描述番木瓜的样子,文字是这样写的:「番瓜产粤东、海南,家园种之。树高二、三丈,枝直上,叶柄旁出。花黄。果生如木瓜大,生青熟黄,中空有子,黑如椒粒。香甜可食。」看这文字我想大家直接会想到我们习惯上叫「木瓜」的东西吧!但是问题就出在真正的「木瓜」与俗称木瓜的「番木瓜」不分,网路一堆养生保健的资讯介绍台湾盛产的「木瓜」如何如何,却又引用中医各本草古籍里面所写木瓜的性味、疗效,把两种不同的东西杂乱拼凑来讲,实在很荒谬。
    学名
    英名
    分类
    产地
    性状
    木瓜
    Chaenomeles
    Japanese Quince
    Chaenomeles
    蔷薇科
    木瓜属
    东亚温带与亚热带地区
    落叶灌木或乔木,花红色系,形似梅花。果坚硬,大小与形状与苹果或梨子相似。
    番木瓜
    Carica
    Papaya
    番木瓜科番木瓜属
    美洲热带地区
    常绿乔木,少分枝。叶聚生干顶,叶柄长且空心,花黄白色。果实洋梨形或纺锤形,果肉软。
    
    贴梗海棠是别名
    木瓜属的植物除了果实药用之外,因为花朵美丽,很早就受到瞩目,例如宋朝范成大作过一首木瓜诗:「沉沉黛色浓。糁糁金沙绚;却笑宣州房,竞作红妆面。」诗中的宣州位在安徽,是生产木瓜药材最有名的地方。还有一首不知作者的木瓜花诗这样写着:「簇簇红葩间绿荄,阳和闲暇不须催;天教尔艳足奇绝,不与夭桃次第开。」认为木瓜花足以和桃花竞艳。到了明朝,木瓜的观赏价值获得重视,而且多了一个贴梗海棠的名字,古人对植物分类的认识不清,所以把木瓜并到同为苹果属的海棠类当中。所以在花草树木的文献中,木瓜花得改到海棠篇章中找,例如明朝高濂《遵生八笺
    四时花纪》有:「海棠花七种:海棠有铁梗,色如朱红有木瓜,粉红有西府;有树海棠二种,一紫、一白;有垂丝海棠,吐丝美甚……」此外明朝高象晋所写的花卉专著《群芳谱》写得更详细:「海棠有四种皆木本,贴梗海棠丛生,单叶,枝作花。磬口深红,无香不结子,新正即开亦有四季花者,花五出初,极红如胭脂点点然,及开则渐成缬晕,至落则若宿妆残粉矣……《花木录》曰:『南海海棠枝多屈曲,有刺如杜梨,花繁盛开稍早,四季花灌生,花红如胭脂,无大木即贴梗……』」后篇所描述的贴梗海棠与现在花市上的木瓜花毫无二致。
    
    不过要注意的是木瓜属有5种,除了原产日本的日本木瓜之外,中国原产4种中,以乔木状,花朵单生,果实作药用的「木瓜」;与灌木状花朵簇生的「皱皮木瓜」两种栽培最普遍(本文所有花朵都是皱皮木瓜的花)。木瓜作为药材食的干燥果时外皮光滑,所以中药界称光皮木瓜,皱皮木瓜顾名思义就是干燥果的外表会绉缩。不过古人没分这么清楚,概以木瓜通称。观赏价值高的皱皮木瓜在平安朝时传到日本后更受到重视。因为原本就是灌木,所以很容易修剪雕形制作成「盆景」欣赏。铜筋铁骨般具光泽的枝,红殷朱赤的醒目花朵,让她称为「花物」中的名品。东西受重视后,栽培的品物就多了。经过人工栽培选育,目前皱皮木瓜的观赏品种已经超过200种以上,育种以日本最兴盛,英国等欧洲国家也有一些不错的品种。最值得一题的是,日本有个传统名种,这个种花朵小且单瓣,叶子小但具有光泽,干粗枝短生长缓慢,不过有四季开的特性。上面的描述会不会让人想到梅花?所以日本便命名为「长寿梅」的品种,型态像梅,且具有长寿的意义。后来日本园艺界衍生出将长寿梅这个名字套在所有的皱皮木瓜上,就也是目前台湾花市也将皱皮木瓜称为长寿梅的原因。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中国称木瓜的植物在日本误称为花梨カリン,皱皮木瓜反而当木瓜ボケ叫。下面的简易检索表与名称对照表,可以让爱花人清楚的分辨5种木瓜属植物的不同之处。
    
    
    木瓜属简易检索表
    1.枝无刺;花单生,先叶后花;萼片有齿且反折;叶缘有刺芒状锯齿,齿尖、叶柄有腺……木瓜
    1.枝有刺;花簇生,先花后叶或花叶同出;萼片全缘或近全缘;叶缘锯齿或稀全缘。
    2.叶缘有锯齿;萼片直立
    3.小枝平滑,二年生枝无疣状突起;果实直径5~8㎝,成熟期晚。
    4.叶片卵形或长椭圆形,幼时叶背无毛或有短柔毛,叶缘有尖锐锯齿;枝条初期直立,不久后展开;花柱基部无毛或稍有毛。 ……皱皮木瓜
    4.叶片椭圆形或披针形,幼时叶背密生褐色绒毛,叶缘有刺芒状锯齿;枝条坚硬直立;花柱基部常被毛。 ……毛叶木瓜
    3.小枝粗糙,二年生枝有疣状突起;果实直径3~4㎝,成熟期早;叶片倒卵形或匙形,叶背无毛,叶缘有圆钝锯齿;花柱无毛。 ……日本木瓜
    4.叶全缘;萼片反折;花柱基部有毛……西藏木瓜
    .
    学名
    别名
    日名
    毛叶木瓜
    Chaenomeles cathayensis
    木桃
    真木瓜マボケ
    日本木瓜
    Chaenomeles japonica
    倭木瓜、和圆子
    草木瓜クサボケ、和木瓜ワモッカ、野木瓜ノボケ、小木瓜コボケ、地梨ジナシ、シドミ
    木瓜
    Chaenomeles sinensis
    楙、木李、木梨、光皮木瓜、榠楂、海棠
    花梨カリン
    皱皮木瓜
    Chaenomeles speciosa
    木瓜、贴梗海棠、贴梗木瓜、铁脚梨、刺梅
    木瓜ボケ、长寿梅(长寿梅)チョウジュバイ、唐木瓜カラボケ、寒木瓜カンボケ、绯木瓜ヒボケ
    西藏木瓜
    Chaenomeles thibetica
    チベットモッカ
    
    .
    寒梅又是什么?
    好像是从宜兰开始吧!农政单位辅导宜兰的花农种植皱皮木瓜,作为年节的应景植物。想当然尔,皱皮木瓜这名字作为商品名称不太合适,所以不知为何新取了「寒梅」这个名字。
    「寒梅」很文雅啊,有什么不好?
    字义上当然没什么不好,但本来传统上就有的名字不用,而另起名只是会增加混乱而已。觉得「皱皮木瓜」不好,那沿用明清时的「贴梗海棠」如何?用日本传来的「长寿梅」也不错,至少老一辈盆景界与园艺界都是这样叫的。但取个字义模糊的「寒梅」两字,让雅号文艺的爱花人误将古诗词中的「寒梅」两字套在这皱皮木瓜上面就大大不妥了。
    首先,自古园艺典籍与梅花专著中没有「寒梅」这种花。二是「寒梅」两字是形容词,形容梅花在天仍冻寒时便争先吐芳的特性。中国历代诗词中出现寒梅二字的作品超过30首以上。如下面举例
    
    南宋 王十朋
    蓬山地冷花木稀,只有寒梅已先吐。
    
    唐 张谓 早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唐 王适 江滨梅
    忽见寒梅树,开花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唐 李商隐 忆梅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这些都是咏梅或借梅述志抒怀的诗,诗中没有具体描述花的型态,但从寒字来推敲可知都是梅花。因为蔷薇科的花木中,梅花是最先开放的,在中国华中、华北大致是1~2开花,此仍能有可能下雪冻寒。而皱皮木瓜的开花期较晚,自然开花一般是在3~5月的和煦春季,和寒已经扯不上关系了!虽然现在利用促成栽培的技术,将皱皮木瓜的开花期提前到1~2月以符合春节应景使用,但仍不适宜用「寒梅」来称呼皱皮木瓜。还来不死心用寒梅当关键字在古书查,终于查到一例是当名词用的,在清朝《古今图书集成
    梅部汇考》中引《直省志书》记有:「宁国县土产梅有胭脂梅、鸡弹梅、石梅、寒梅、绿萼梅、红梅、千叶梅、鹅梅、山梅。」这里的寒梅是梅花的一个品种而已。综合以上我个人认为,把皱皮木瓜新起名为寒梅是不妥当的。
    
    写这么多很累(其实查文献更累),我知道看的人应该会更累。但事情就是这样,有错不澄清只会一错再错,这对花农与爱花人都不是好事(就像杏花一样@@)。这篇超过4000字,花了我近一星期的时间查证整理,我是乐在其中啦(谜之音:根本是臭酸穷老学究一枚~),只希望这个美丽的花卉可以「名正言顺」的呈现在爱花人面前。最后附上清朝高士奇所著《北墅抱瓮录》的一段文字:「兰渚左偏木瓜一株最盛,花蕊类海棠而色较红。实如小瓜黄润可爱,香极醲酽。以一、二枚置坐隅清芬满室,可经数月。」不经回想到游览车上那粒把玩好几天的木瓜,可惜皱皮木瓜在台湾结实率很低,否则当作天然的薰香应该会非常怡人的。
    .
    想进一步了解木瓜属与近缘植物的鉴别,请看我这篇「梨子苹果花,看到眼花花?」
    


   本产品其它图片(请点击图片,看大图)


   所有本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