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三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江山镇铜钵村(北纬25"10"41.4",东经116"58"34.9")
大客户客服电话:18950888550(优先)、18950888778; 零售客服电话:18039897890 客服QQ:18039897890
跳过导航链接
未登录 § 更改密码 | 登录  




   中部地区茄子枝枯病为害情形




    

    前言
    
    茄子( Solanum melongena L.)又名红皮菜,原产地为印度。由于茄子适应性强,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在台湾周年可以生产供应,为台湾夏秋季的重要蔬菜。依据农委会89年农业年报统计,其栽培面积约为1,676公顷,中部主要栽培地区为彰化县的二水乡、田尾乡、埔心乡、溪湖镇及永靖乡;南投县的鱼池乡、埔里镇及国姓乡等乡镇。栽培时期以10~11月播种,翌年1~2月定植,5月开始采收至10月为止,采收期长达5~6个月,栽培品种以麻芝茄为主。
    
    近几年来,中部地区在茄园已渐发现茄子枝枯病的踪迹,且有漫延开来的趋势。因以往茄子枝枯病在台湾并非茄子的重要病害,故其相关研究并不受到重视,且投入研究非短时间内有立竿见影之效。惟中部地区的二水乡、埔心乡及田尾乡等已发现为害严重,本文就可行的防治方法提供农民急需应用之参考。
    
    
    
    病害症状
    
    茄子枝枯病主要发生在茄子的枝条上,有时也会发生在叶片上,惟在茄子的果实则未发现有病斑。而不同环境条件下,枝条会形成两种不同的病征:一种为温湿度适宜时,感染部位之枝条上,先出现水渍状略凹陷的退色斑,之后黑褐色小点逐渐变大,形成长椭圆形的病斑。表面密生黑褐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当病斑环绕枝条时,上部的枝条及叶片因部份组织坏死,则养份及水分无法输送至感染部位以上的枝条,使得罹病处以上的枝条开始黄化干枯,且发病处容易折断。另一种为在气候干燥,温度过低或过高时,病斑较小,扩展慢,产生的小黑点较少。如果枝条仅部份坏死,坏死一边以上的枝条都会枯死,健康的另一边的枝条仍可见生机。如眺望罹病的茄园中,可见褐化枝条夹杂在茄园中,罹病的茄子枝条一枝枝的枯萎,仔细观察受害枝条上的叶片已软弱无力、萎凋下垂呈缺水状,经夏日烈阳曝晒后,全枝叶片逐渐褐化干枯。因其输导组织丧失功能,致使其细胞快速死亡,故未形成离层,大部分的叶片仍然留在枯枝上,此与生理性的缺水萎凋的征状有些类似,这是茄子枝枯病的主要特征。
    
    
    
    病原菌
    
    茄子枝枯病是属真菌的病原菌( Phomopsis revens ),具二型分生孢子【 新月型(α)及线型(β)】病菌在PAD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呈现白色绒毛状,后期则为灰褐色,菌落背面为紫褐色或黑褐色,如继续培养7~9天即形成黑色的分生孢子器。病菌在PSA上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在10~35℃,最适合的温度为25~35℃,在较低的温度下病原菌会停止活动。因此,可知茄子枝枯病的病菌,以在初夏时开始活动,盛夏为发病高峰期,秋季以后气温逐渐下降,病菌为害情形便渐渐趋缓,冬天温度低时期,则完全不显现病征。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与分生孢子、菌丝在田间病残体中越冬,此是翌春的主要感染源,开始从分生孢子器中释放分生孢子,水分是分生孢子释放的重要条件,病菌只有在饱和湿度下或水中才能主动喷出分生孢子,当分生孢子遇到适合的感染条件及茄子的枝条时,便开始萌发侵入,尤其以刚修剪过之枝条最适宜病原菌侵入。茄园中一旦发现罹病植株,若不加以彻底清除,病菌存留于枝条中,病斑的分生孢子器会释放出分生孢子,即周而复始的在茄园感染。
    
    流行因子
    
    病害的消长与栽培及环境因子有密切的相关,例如温度、湿度、降雨、施肥及田间管理等因子,兹下一一加以介绍:
    
    温度: 温度是主要决定发病时期的早迟和病害的扩展速度,温度在10~35℃范围内均可发病,但以25~35℃为最适合的温度,较低的温度(10℃)下,病原菌则停止活动。
    
    湿度: 湿度过高时将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尤其在雨水期间茄园发生积水、栽培密度过高及田区杂草丛生下,导致通风不良,造成茄园湿度明显提高的情形。
    
    降雨: 降雨是茄子枝枯病发生的主要因子,尤其在雨后7~10天为发病的高峰期,降雨量越大、次数越多发病则有越严重的趋势。
    
    施肥: 施用氮肥较多者,茄子有发病较严重的情形,氮、磷及钾均衡施用下,或增加有机肥料可减轻发病。
    
    田间管理: 茄园如管理良好下,将能降低枝枯病为害。如果未进行整枝栽培,放任植株生长下,以致枝叶拥挤,则发病严重。
    
    
    
    防治对策
    
    了解茄子枝枯病的病原菌生态及流行因子时,将能对本病防治工作,提供有效的防治策略,惟投入茄子枝枯病的研究,并不如其他重要病害,希仅就相关报告中,提供一些防治方式,以供农民面临茄子枝枯病为害时之参考。
    
    种子与种苗处理
    
    带病之种子与种苗是本病可能的传播方式之一,种子与种苗消毒为预防新栽培地区感染的一个有效方法,如自行播种者,种子应以55~60℃的温水浸种24~48小时,再进行催芽播种工作。如果为购买穴盘苗,请于定植时,以50﹪得恩地可湿性粉剂与细土均匀混合后,施用于定植处附近。将可降低外来的感染源。
    
    田间清除病枝
    
    剪除病枝是防治枝枯病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但常受到农民的忽视。在罹病枝条上,其带病部分与健康交界处的组织中仍有病原菌菌丝存在,剪除罹病枝条时,应特别注意由罹病与健康交界部位以下10公分左右确定为健康之部位剪除,才能彻底的将病原菌完全清除干净,并于伤口涂上杀菌剂,在全园剪枝完毕后应马上喷洒杀菌剂,以避免病原菌再度侵入。发病初期的茄园,剪除罹病枝条,是掌控茄子枝枯病防治的黄金时期,而罹病枝条应立即搬离茄园烧毁。
    
    整枝方式
    
    台湾传统栽培茄子,以水平低棚架整枝方式为主,此方式行株距稍密,加上茄株生长旺盛,以致枝叶拥挤,通风透光较差,病害发生频率较高。经本场试验的V型整枝方式,其主干高达50~60公分,仅留4个主枝为结果母枝,且所立支架高,茄园枝型挑高整齐,通风与透光较佳,相对的病害随之减少,并可提高防治效率,减少农药之使用。
    
    药剂防治
    
    由于目前植物保护手册并未推荐适当的防治药剂,农友可参考相关蔬菜芦笋茎枯病防治用药使用,可使用50%免赖得可湿性粉剂3000倍,40%腐绝可湿性粉剂2000倍,41.8%腐绝水悬剂3000倍,33%锌锰乃浦水悬剂600倍,23%亚托敏水悬剂4000倍或24.9%待克利乳剂3000倍等药剂择一使用,每隔20天使用一次,唯使用时应注意有无药害发生,以及安全采收期。
    
    结语
    
    茄子枝枯病是一种相当难以防治的病害,尤其近几年来,中部地区已逐渐在茄园漫延开来的趋势,希望能在有限报告中,简略加以整理,期盼在目前无推荐方式下,能提供农民防治时之一个参考,期能降低因茄子枝枯病所造成农民的损失,进而稳定中部高品质麻芝茄的供应。


   本产品其它图片(请点击图片,看大图)


   所有本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