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山石斛的拉丁学名争议问题
|
|
|
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 CZTang et S.』.Cheng)这一学名是在1984年由唐振缁、程式君二人根据安徽省提供的标本鉴定后首先发表的。但鉴定者同时在报道中提出:当地药材」霍山石斛「除上述霍山石斛外,还包括了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唐、程两位用的拉丁学名为Dendrobium candidum Wal|.ex Lindl.及黄(花)石斛(Dendrobium tosaense Makino)。唐、程两位同时在该文中有对上述两种植物的形态描述及分布地区的记载等,但看来不是根据当地标本记述,而是参考文献予以叙述的。因而不能据以确信在霍山县有这两种石斛,特别是黄(花)石斛在该地的分布。 自从1984年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 czTang e1 s.』.Cheng)新种学名发表以来至今,国内仅见少数人引用此学名,仍有许多学者没有采用,甚至有人对此学名提出异议。如《中药大辞典》(1986)将霍山石斛作为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的别名记载:李恒在《新华本草纲目》(1990)中将《百草镜》中所称霍山石斛的拉丁学名订为Dendrobium moniliforme(L.)Sw;与此同时,安徽省中医学院多位学者以及省内同仁又对霍山石斛的历史与学名问题发表了多篇文章,对霍山石斛的学名作出了他们的评论,下面重点摘录加以讨论,并提出笔者等的意见。 丁常存(1988)通过调查报道了安徽境内的3种石斛,即除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 CZTang et S.』.Cheng)外,还分布有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该文作者系采用Dendrobium candidum WalI.ex Lindl.这一拉丁学名)及黄(花)石斛(Dendrobium tosaense Makino),文中提出:霍山石斛产量最大,质量最佳.文中列表比较3种石斛的形态及区别特征。丁氏提出了安徽境内的三种石斛,并有它们的形态特征等比较,但该作者没有说明标本来源及鉴定结论等有关情况及根据。对霍山石斛的产量及质量只有结论而无数据及指标说明。并与过去许多文献报道霍山石斛资源枯竭,市上供应多属伪品的结论意见相反。作为本草考证,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本草中记载的这种药物(或植物)应为现代的何种植物7提出其科属来源或拉丁学名是否与本草记述的一致?若不一致,那么本草中记载的究竟为现代的什么植物,或现代用的商品是什么植物?此二问题均未能从上述一些报道中得到圆满及可靠的答覆。
|
本产品其它图片(请点击图片,看大图)
|
|
所有本类产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