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三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江山镇铜钵村(北纬25"10"41.4",东经116"58"34.9")
大客户客服电话:18950888550(优先)、18950888778; 零售客服电话:18039897890 客服QQ:18039897890
跳过导航链接
未登录 § 更改密码 | 登录  




   菊科 2





    化学组成及经济意义 菊科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菊糖
完全代替了淀粉作为多聚糖贮存。一些族含生物碱。大
约有1000种以上的菊科植物含有不同类型的乙烯化合物,
特别是含10、13和14~18个碳原子的乙烯化合物。这是
菊科化学分类学中有价值的分类特征。菊科所含有的倍
半萜内酯类具有强心、抗癌、驱虫、镇痛等作用。本科
中有350余种倍半萜内酯。紫菀族、金盏花族及帚菊木族
缺乏这类次生产物。斑鸠菊属某些种含斑鸠菊苦素和斑
鸠菊门苦素;地胆草属某些种含苦地胆苦素和异苦地胆
苦素。这些成分均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Eremanthus 
elaegnus等含广木香内酯和二氢-β-广木香内酯,可阻
抑血吸虫尾蚴对皮肤的穿透。由泽兰属的 Eupatorium 
rotundifolium提出的泽兰苦内酯、泽兰氯内酯等8种倍
半萜内酯是抑制肿瘤生长的活性成分。假泽兰含有假泽
兰内酯,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酵母菌生长的作用。
甜叶菊的叶可以提取6~10%的泽兰苷,是著名的甜味物
质,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土木香是理气、止痛、开
胃中药,而由土木香油中提取的土木香内酯、异土木香
内酯及二氢土木香内酯则具有杀肠道寄生虫的作用,也
能抑制植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的生长。大花旋覆花含有旋
覆花内酯,有催吐和刺激鼻粘膜的作用。鬼针草属及金
鸡菊属含有双硫茂化合物,即5-甲基-5′-丁二烯-2,2′
-双硫茂。苍耳中含有一种降血糖成分。堆心菊属的许多
植物含有堆心菊内酯,具有抗人体病源真菌的作用。有
些堆心菊,例如 Helenium amarum,含有苦乳内酯,牛
误食,则牛乳变苦。这种堆心菊还含有另外两种倍半萜
类,一种是苦味堆心菊内酯,在动物实验中所显示的镇
痛作用超过吗啡;另一种是芳香堆心菊内酯、则具有显
著的抗癌活性。天人菊属的美丽天人菊含有天人菊内酯
及美丽天人菊内酯 A、B、C、D、E和美丽天人菊碱。美
丽天人菊内酯具有抗癌活性。万寿菊属植物含有α-三
硫茂、万寿菊黄素及其 7位葡萄糖苷。艾属的许多种植
物含山道年;有些种含有牻牛儿内酯型的艾坦平和愈疮
内酯型的苦艾素及安苦艾素,后两种内酯为苦味药和驱
虫剂;从黄花蒿中分离出一种新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
这是一种具有环内过氧基的倍半萜内酯。除虫菊中杀虫
的有效成分是除虫菊内酯。蒿属中多含有炔类化合物。
千里光族有一些富含生物碱的属;具有的倍半萜内酯为
特殊的佛木内酯型和蜂斗内酯型,也有假愈疮内酯型的。
这个族的若干属的一些植物都有五环三萜,如款冬。金
盏花含有橡胶、肌醇、四萜类色素及五环三萜类等物质。
水飞蓟果实中的水飞蓟素和牛蒡果实中的牛蒡苷都是木
脂体类化合物;从菜蓟提制出来的保肝利胆成分菜蓟酸
已证明为1,5-二咖啡酰鸡纳酸。帚菊属中发现有四环三
萜类化合物。莴苣属中的有些种的乳汁称为莴苣鸦片,
有麻醉性镇咳作用。毒莴苣中的莴苣内酯和莴苣苦内酯
均属愈疮内酯型。蒲公英属含有蒲公英醇和假蒲公英醇。
菊科有大量的药用、观赏和经济植物。药用植物有佩兰、
艾纳香、火绒草、天名精、□签、野菊、菊花、青蒿、
款冬、千里光、白术、苍术、牛蒡、雪莲花、红花、水
飞蓟、蒲公英等。在中国菊科植物中,大约有 300种可
为药用。向日葵、红花为油料植物,在中国西北有大面
积栽培。原产热带美洲的甜叶菊,含极高糖分,为食品
工业原料,中国引种栽培。洋姜块茎可加工成酱菜,茼
蒿是中国各地的蔬菜。艾纳香,又名冰片草,叶含龙脑
等,可提制冰片。除虫菊是重要的杀虫或驱虫植物。菊
科中有许多著名的观赏植物,如菊花、木茼蒿、金盏花、
雏菊和翠菊、万寿菊、孔雀草、百日菊等。常见的菊科
杂草有刺儿菜、泥胡菜、飞机草和紫茎泽兰等。

    分类进化 菊科植物在花部形态和花序结构上,与
分布非洲的Calyceraceae科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该科
的胚珠却是顶生的,种子有胚乳,花柱不裂,又显示出较
大的差异。菊科与茜草科有共同的花柱2裂柱,酚类物质
在这两科中普遍分布,茜草科的九节草属(Psychortia)
花部5基数,子房有1个基生的胚珠,显示出二者之间有
某种程度的一致性,但茜草科中的 Cinchoneideae亚科
的染色体基数 x=11,又并不是菊科染色体的基数。桔
梗科在一致的合瓣花冠、下位子房,及其某些亚科或属
中的花药聚合等性质上表现出与菊科有一定程度的联系,
但却缺乏菊科与茜草科共有的酚类物质。植物系统学家
对菊科的亲缘关系及其起源有不同的观点。英国植物学
家 G.边沁 (1873)认为菊科最近缘的科一个是半边莲科
(Lobeliaceae),一个是 Calyceraceae科,这实际上主
张菊科是二元发生的。J.哈钦森(1969)也是主张菊科植
物是二元发生的,他认为桔梗目(Campanulales)中的
桔梗科的原始一类即Verbesininae族是菊科向日葵族的
祖先,而桔梗目中的另一科,即半边莲科是菊科中进化
程度更高的一类族的祖先。美国植物学家A.克朗奎斯特
(1955)不但认为向日葵族是菊科的原始一族,其他各族
皆由向日葵族衍生而来,而且确认茜草目(Rubiales)是
菊科的原祖。苏联植物学家А.Л.塔赫塔江也提出了类
似的见解,认为菊目、桔梗目和 Calycerales目共同起
源于龙胆目 (Gentianales),或者龙胆目就是前二者的
直接原祖。但是从上中新世菊科植物的孢粉化石记录来
看,菊科的起源时间至少是在白垩纪中期,是相当古老
的一个科。因此,从现存的任何一个科中追溯菊科的起
源或原祖,是比较困难的。

    G.边沁 (1873)首次将菊科分为 13个族:①斑鸠菊
族(Vernonieae),②泽兰族 (Eupatorieae),③紫菀
族(Astereae),④旋覆花族 (Inuleae),⑤向日葵族
(Heliantheae),⑥堆心菊族(Helenieae),⑦春黄菊族
(Anthemideae),⑧千里光族(Senecioneae),⑨金盏花
族(Calenduleae),⑩Arototideae族(中国无此族),11菜
蓟族 (Cynareae),12帚菊木族(Mutisieae),13菊苣族
(Cichorieae)。后来一些学者对菊科族一级的划分作过
某些小变动。

    科下一级的传统分类,是根据头状花序的结构将边
沁所建立的13个族归为两个亚科,即:①管状花亚科(Tu-
buliflorae),头状花序盘状,全部小花两性,管状,或
头状花序异型,边花雌性细丝状或细管状而中央两性花
管状,或边花舌状雌性而中央两性花管状。②舌状花亚
科(Liguliflorae),头状花序辐射状,同型,全部小花
两性,舌状,植物有乳汁,只有1族,即菊莴族。德国植
物学家G.瓦格尼茨(1976)根据形态特征将各族重组为两
大类群。第一类群是:斑鸠菊族、Liabeae族、帚菊木族、
菜蓟族、兰刺头族、Arctotideae族、菊莴族;第二类群是:
泽兰族、向日葵族、堆心菊族、千里光族、金盏花族、紫
菀族、旋覆花族和春黄菊族。美国植物学家A.克朗奎斯
特(1966)根据菊科的木材解剖性质,也提出了一个类似
的分类,他分做两个亚科:①菊苣亚科(Cichorioideae),
包括帚菊木族、斑鸠菊族、菜蓟族、Arctotideae族、菊
苣族、泽兰族;②紫菀亚科 (Asteroideae),包括向日
葵族、紫菀族、旋覆花族、金盏花族、千里光族和春黄
菊族。这两个系统与现时普遍采纳的传统分类方法不同,
实际上是一种按系统发育划分的方法。这两个系统与美
国植物学家J.J.斯克瓦拉在1977年提出的菊科孢粉学方
面的资料是比较一致的。


   本产品其它图片(请点击图片,看大图)


   所有本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