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jiegeng ke 桔梗科 Campanulaceae
 |  
                                                |  |  |  
                                                | 
 
 
 jiegeng ke
 桔梗科
 Campanulaceae
 
 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的 1科。草本,少半灌木,稀
 灌木,大多有乳汁。叶互生、对生,稀轮生,无托叶;叶
 片一般不分裂。花序各式,最常见的是聚伞花序、总状
 花序和穗状花序,也有单花的;花两性,5数,稀6~10
 或3~4数;花萼通常上位,少周位或下位;花冠合瓣,辐
 射对称或两侧对称而后方(背部)纵裂至基部,或有时
 由于花冠深裂而近似离瓣花冠;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而
 互生,分离或联合,花丝基部常多少扩大成片状;子房
 大多下位,多为2~5室,中轴胎座,极少侧膜胎座;花
 柱单一,柱头2~5裂,极少为头状;胚珠多数。果实多
 为蒴果,少为浆果。种子有肉质胚乳,胚直。广布于全
 球,约有70属2000余种。中国有17属约 170种,主产西
 南部。刺萼参属和同钟花属为中国特有属。
 
 在桔梗亚科、半边莲亚科和弯曲草亚科中,节状乳
 汁管分布于植株各部分,在茎中出现于韧皮部的内面,但
 是五膜草亚科和尖瓣花亚科无乳汁管。
 
 花粉形态多样,在桔梗亚科的原始类群中为多沟和
 多孔沟花粉,例如兰钟花属、党参属和桔梗属;在特化
 的类群中孔代替了沟,外壁上有刺状突出,如沙参属和
 风铃草属等。在半边莲草科、弯曲草亚科和尖瓣花亚科
 中,最常见的花粉具3孔沟,少为3~6或8~9沟。
 
 染色体小型,数目2x=12~68,基数x=6,7,8,9,10
 和17。原初二倍体出现于比较原始的桔梗族中,例如党
 参属、桔梗属中,以及半边莲亚科许多植物中。风铃草
 族等特化类群的植物则为古多倍体,即它们的祖先可能
 已经经历了染色体加倍过程。
 
 桔梗科普遍为异花授粉植物,雄蕊先熟。当花冠还
 未开放,花柱还很短,柱头尚未裂开时,花药已先开裂,
 散出花粉。花柱上部有刷状毛或“收集毛”,花药通常
 围成一管,随着花冠开放,花柱伸长,穿过花药管时,就
 把花粉沾在花柱上带出,有利于昆虫或鸟传粉。花冠开
 放后第二天,当花粉散失殆尽时,柱头才开裂,露出受
 粉面,接受别的花的花粉。第三、四天,柱头反卷曲,触
 及残留在花柱上的花粉,在未得到其他花的花粉的情况
 下,就以此实现自花授粉。但是在另一极端,风铃草属的
 一年生风铃草和西南风铃草中,在同一植株上存在有两
 种花:正常开放,行异花授粉的花和闭花授粉的花。后
 一种花的花冠不发育,始终贴在子房上,里面有极小而
 变形的花柱和雄蕊,花粉自动散于不分裂的柱头上。
 
 在桔梗科内,进化的总趋势是花冠辐射对称到两侧
 对称;雄蕊离生到合生;子房上位到下位;果实在上位
 部分爿裂到在下位部分孔裂,由蒴果到浆果;花粉由沟
 到孔,外壁由光滑到具刺。原始的类群是兰钟花族和桔
 梗族,大部分产于中国。
 
 本科植物主要为药用,有许多著名中药材,如党参、
 桔梗、沙参和半边莲等。桔梗亚科的乳汁管中含有许多
 皂苷,如柑梗属中的桔梗皂苷,沙参属中的沙参皂苷,它
 们具有止咳、化痰、润肺之效。党参属中也含有皂苷和
 菊糖,有补脾、益气和生津之效。党参属的羊乳(四叶
 参)有补虚、通乳之效,并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故
 也用于排脓解毒。这一亚科中至今未知有生物碱及其他
 有毒成分,或仅有微量生物碱。因为这一亚科无毒,许
 多植物可供食用,如沙参属植物的根、金钱豹属植物的
 果实等。半边莲亚科则含有多种生物碱,有毒,在医药
 上多用于消炎,有消肿、去蛇毒之效。半边莲属的半边
 莲碱有加强呼吸的作用,还可加强中枢神经某些中心的
 活性。此外,风铃草属和沙参属植物的花大、形状如钟,
 有观赏价值,国外已引种栽培。
 
 根据花果和解剖特征,科下可分为 5个相当自然的
 类群(亚科):①桔梗亚科,有乳汁,花冠辐射对称,雄
 蕊分离或至少花药分离,子房3~5室。这是最大一个亚
 科,约1000种,主产北半球,但兰花参属这个有 100种
 的大属则主要分布于南半球。中国产的大部分属都在这
 一亚科。②半边莲亚科,草本至树状灌木,有乳汁。花
 冠两侧对称,后面一条缝纵裂到底,雄蕊合生,子房2室。
 约 20属,近千种,主产热带,中国有2属,25种,主要
 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③弯曲草亚科,与上一亚科不同
 在于本亚科花药离生。4属,分布于美洲和非洲南部,中
 国不产。④尖瓣花亚科,无乳汁。花序密穗状,花冠辐
 射对称,子房2室,柱头不明显2裂。蒴果帽状盖裂。仅
 1属1种:尖瓣花。广布于东半球热带,在中国见于台湾、
 广东、广西和云南(西双版纳)。⑤五膜草亚科,无乳
 汁。叶大型而基部不对称。蝎尾状聚伞花序;花萼 5裂
 片不等宽;花冠辐射对称,有的深裂成离瓣花状;雄蕊
 分离;子房2室,柱头头状。果为浆果。仅五膜草属1属,
 约25种,分布于东南亚至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国有两种,
 产广东、广西和云南东南部。
 
 分类趋势是把五膜草亚科独立成科,因为它在体态、
 花序、柱头和解剖等一系列重要特征上与其他亚科明显
 有别。而且它与桔梗科几乎无亲缘关系。多数著名系统
 学家还把尖瓣花亚科和半边莲亚科(和弯曲草亚科一起)
 分别独立成科。所以广义的桔梗科实际上包括四个科。
 
 按照恩格勒系统,桔梗科和菊科同属桔梗目,但现
 在一般分作两个目,狭义的桔梗目还包括草海桐科(Go-
 odeniaceae)和花柱草科 (Stylidiaceae)等。一般认为
 桔梗科和花葱科(Polemoniaceae)都起源于龙胆目,但也
 有人认为桔梗科起源于茜草目。不论如何,这几个类群
 之间的亲缘关系较密切。
 
 
 |  
                                                | 
                                                        
                                                               本产品其它图片(请点击图片,看大图) |  
                                                | 
 
 |  
                                                | 
                                                        
                                                               所有本类产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