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杧果(mango)
 |  
                                                |  |  |  
                                                | 
 
 
 杧果(mango)
 漆树科杧果属常绿果树,乔木,又名檬果、蜜望子。学名Mangifera indica L.。
 原产印度至东南亚。已有4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相传唐代(8世纪前)传入中国。 1988年
 世界产量为1496.1万吨,主要生产国有印度、巴基斯坦、墨西哥、巴西、中国和菲律宾
 等,以印度栽培最多,占世界产量的2/3。
 高10-20m。主根粗壮深生,侧根长而稀疏。主干明显,分枝粗壮。树皮厚而粗糙。单叶
 互生,披针形,长10-20cm,宽3-6cm,基部叶片较疏,顶部叶片密集,呈假轮状排列。
 顶生或腋生圆锥花序,花小,黄色,密生,每花序有花500-2000朵,杂性花;肉质核果
 ,一般重150-500g,卵形、椭球形或象牙形,稍扁,长5 -15cm,核大而扁平,木质,外
 被纤维。花期1-4月。 5-9月果熟。
 杧果要求高温、干湿季明显而光照充足的环境。 28-32℃最适生长,低于18℃生长缓慢,
 低于5℃会遭寒害,高于37℃并干旱时果实和叶片会受日灼。果实发育期阳光充足可提高
 果实品质和耐贮性。年平均气温≥22℃,最冷月平均气温≥15℃,绝对最低气温≥5℃
 ,年降水量1000-2000mm,对土壤适应性较强,以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pH值5.5
 -7.5的壤土最宜。
 杧果属约有41个种,果实可供食用的有15个种,全世界主栽品种有100多个。优良品种有
 阿方索(Alphonso)、椰香杧(Dashehari)、秋杧(Neelum)、哈登(Haden)、肯特(Kent)和
 缅甸球杧等。
 多用贴皮芽接法繁殖,种子不耐贮,宜采后即播。定植行距6-8m,株距4-6m,每公顷21
 0-420株,也可先密后疏。
 主要病虫害有果炭疽病、杧果白粉病,脊胸天牛、杧果尾夜蛾、杧果短头叶蝉、柑橘小
 实蝇和杧果象䴘㥮等。
 杧果味甜芒香、风味怡人,在欧美誉为“热带果王”。果肉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21%
 ,蛋白质0.6-0.9%,每100g果肉维生素C含量10-179mg,维生素A13.2-80.3mg,维生素B
 微量。
 
 
 
 |  
                                                | 
                                                        
                                                               本产品其它图片(请点击图片,看大图) |  
                                                | 
 
 |  
                                                | 
                                                        
                                                               所有本类产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