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三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江山镇铜钵村(北纬25"10"41.4",东经116"58"34.9")
大客户客服电话:18950888550(优先)、18950888778; 零售客服电话:18039897890 客服QQ:18039897890
跳过导航链接
未登录 § 更改密码 | 登录  




   最宜簪助美人头 2





    两宋时期,簪花之风达到鼎盛阶段。统治者对簪花给予了从未有过的重视。宋朝建
立后,为防止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以及他人篡夺赵氏皇位,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
权的业政策,等级制度极为森严。簪花也成了标示不同身份的辅助工具。宋廷专门规定
,皇帝赐花百官,以罗花最贵,宰执以上官方可得之;栾枝次之,赐以卿监以上官;绢
花赐以将校以下官。所赐花色,还依品级高低而有所不同。不同场合内,赐花内容也有
区别。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一记云:"国朝燕集,赐臣僚花有三品,生辰大燕,遇大辽
使在庭,则内用绢昂花,盖示以礼位,五祖宗旧程也。春秋二燕则用罗帛花,甚为美丽
。至凡大礼后恭谢,上无节游春,或幸金明池、琼林苑,从臣皆扈跸而随车驾。有小燕
谓之对御,凡对御则用滴粉缕金花,……又赐臣僚燕花,率从班品高下,莫不多寡有数
。"如此尊卑有序,已到了繁文缛节的地步了。

    这种以绢罗等材料制作的花叫剪彩花,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因多出自盲人之手
,古代又称宫花。宋代虽严有等级,但它花毕竟只是随庆典分派之物,庆典一过,也就
成无用之物,所以;皇帝常在节宴中大量分发,以示恩泽。如南渡后,一次皇帝群臣正
月元日祝寿册宝,上下一律簪花,有诗戏云:"春色何须羯鼓催?君王元日领春回。牡丹
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①又一次,为皇太后生日设大宴,"前筵毕,驾兴,少
歇,宰臣以下退出殿门幕次伺候。须臾传旨加班,再坐后筵,赐宰臣百官、卫士、殿侍
、伶人等花,各依品位簪花。上易黄袍小帽,驾出再坐,亦簪数朵小罗帛花帽上。"②
宫中如有应节的鲜花,也常备来作宴会簪戴之用。皇帝为了拢络人也有时也会做出一些
打破常规的举动,算是对某些人的特别嘉奖。如宋太宗时,寇准传宴,太宗令以千叶牡
丹簪之,说:"寇准年少,正是赏花吃酒时也"宋真宗赵恒将东封,命陈尧曳为东京留守
,马知节为大内都巡检使。驾未行,先宣他们二人入后苑赐宴,真宗与二人都戴牡丹,
真宗旋令陈尧受摘去所戴之花,亲自以自己头上一朵为陈簪之。又一次,真宗曲宴宜春
殿,出牡丹百余盘,千叶者才十余朵,所赐止亲王宰臣。其宗特命千叶牡丹吝赐一朵给
晁迥、钱惟演,二人真是受宠若惊了。《宋史·舆服志》卷五载,宋制,新进士参加闻
喜宴,要由皇帝赐给花戴。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中进士时,在闻喜宴中,同榜进士皆把花
给簪上了。偏他不动。旁有人劝他道:"君赐不可违也。"他才勉强把花戴上。宋廷的簪
花风气,在宋金交往和对峙中,也影响到金国,女真族的权贵们也在典礼宴会上实行簪
花的礼仪。如莫濛为贺金正旦使出使金国时,金主赐宴,莫濛以"本朝忌辰,不敢簪花听
乐"为由,拒绝簪花,以示不与金人同乐。

①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一,诗为杨万里作。
②宋·吴自牧《梦梁录》卷三。

宫廷如此看重簪花,民间更是推波助澜,蔚为风气。每遇佳节,无分男女老幼,都一律
戴花。如"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花。谚云: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①九月九日,
因袭古人之俗,登高燕饮必簪菊花。此外,北宋的洛阳以产牡丹闻名,"春时城中无贵贱
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②。自然,花与女儿从来是天造地设更相般配,如南宋京城临
安,从端午开始,一直到六月初,茉莉花是女子们的宠儿。《西湖老人繁胜录·端午节
》说,茉莉盛开城内外,不少花巷柳陌的烟花女子一次就戴花两三朵,"见戴得一日,朝
夕如是".以增色引人。《武林旧事》卷三载:"六月六日,显应观崔府君诞辰……,而
茉莉为最盛。初出时,其价甚穹.妇人簪戴,多至七插,所直数十券,不过供一响之娱
耳。"冬天没有花,宋代妇女还想出一种办法,当春末酴醾盛开时,采摘收集起来,夹于
书册中,"冬间取以插髦,盖花腊耳"。③花腊,就是专指腊月簪此酴醾花之意。然而鲜
花毕竟不是随时可有的,且不同季节的花更不可能都凑到一块来,而假花--民间称"像生
花",却能弥补这些缺陷。且真花在应景之时,价格高昂,须花"数十券"才不过买上个几
朵,非一般人家可以做到,所以簪戴假花颇为盛行。但假花中也有昂贵者,这便是南熏
殿旧藏《历代帝后图》中所描绘的"一年景"花冠。到底是皇后服饰,冠上假花是用罗绢
通草、金玉玳瑁制成,因杂合四季之花,因称"一年景"。陆游《老学庵笔记》说:"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

①宋·张鑑《赏心乐事》。
②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风俗记第三》。
③宋·陶谷《清异录》卷二。

服,皆备四时。如节物则春播、灯世、竞渡、艾虎、云月之类;花则桃、杏、荷花、菊
花、梅花,皆并为一景,谓之"一年景"。据其"京师妇人"用语,显然"一年景"并非为帝
后所专有,也并非就一定像是《历代帝后图》中所画的那样。既是假花,用低廉材料制
作,四时之花合簪,此亦成"一年景",老百姓有何戴不起呢。

    明清时期,宫廷犹沿古制,不过显然已大大地删繁就简了。王元帧《漱石闲谈》记
云,明成祖朱津举行迎春庆典,按制应由国子监学生为成祖簪花。当时那些监生见了皇
帝,都畏缩不前,只有一个叫邵记的监生不怕,径直走上前去取花为成祖戴上。又傅维
鳞《明书》载,武宗朱厚照南巡回,至淮安,戎服簪花,鼓吹前导。清代,进土科殿试
传胪日,一甲三人即状元、榜眼、探花出东长安门游街,顺天府丞依贯例设宴于东长安
门外,簪以金花。

    民间则风习渐变,男子多不簪花,以致清中叶乾嘉时人赵翼在《陔馀丛考》中发出
"今俗唯妇女簪花,古人则无有不簪花者"的感慨。所以,我们在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
楼梦》中,已看不到男人戴花的描写了。而妇女簪花当然仍在翻着花样。试举数例。明
代,由于窖花技术的发展,鲜花也能取不同地域或不同季节的同时簪戴头上。如夹竹桃
,据《群芳谱》说,十月入窖,来年三月出窖,五六月时,可配白茉莉,"妇人簪髻,娇
袅可挹"。又如醒头香,亦名辟汗草,过去不知此物,明末江浙一带妇女发现它能辟汗,
《花镜》云,此草"开细小黄花,有似鱼子兰,而香劣不及。夏月汗气,妇女取置发中,
则次回香燥可梳,且能助枕上幽香。"晚明《余氏辨林》说:"今京师凡孟春之月,儿女
多剪彩为花,或草虫之类插首,曰"闹嚷嚷"。"又清人顾禄《清嘉录》卷五"端午"条说,
五日俗称端五,瓶供蜀葵、石榴、蒲莲等物;妇女簪艾叶、榴花,号为"端午景"。最后
,这里以清季革命家秋道的(兰花》诗作为本文的结束。此诗不正面写兰之色、香、姿
,而以美人把来簪头为衬托,反映出兰花的端庄秀雅,而女诗人不同凡俗的高远情志也
就在这首诗中展现了出来。"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与
凡葩斗艳俦。"

    ◎南宋簪花之制
    宋吴自牧《梦梁录》卷六:

    嘉定四年十月十九日降旨,遇大朝会、圣节大宴及恭谢回銮,主上不符花。又条具
运圣节朝会宴赐群臣通草花,通恭谢亲飨赐罗帛花。其臣僚花朵,各位官序赐之。奉臣
枢密使,合赐大花十八朵、栾枝花十朵;枢密使同签书枢密使院事,赐大花十四朵、栾
枝花八朵;敷文闻学士,赐大花十二朵、銮枝花六朵;知阁官系正任承宣观察使,赐大
花十朵、銮枝花八朵;正任防御使至刺使,各赐大花八朵、栾枝花四朵;横行使副,赐
大花八朵、栾枝花二暴;侍制官,大花六朵、栾枝花二朵;横行正使,赐大花八朵、栾
枝花四朵;武功大夫至武翼,赐大花六朵;正使,皆栾枝花二朵;带遥郡,赐大花八朵
、銮枝花二朵;阀门宣赞舍人,大花六剁;簿书官,加栾枝花二朵;阀门祗候,大花六
朵、栾枝花二朵;枢密院诸房逐房副使承旨,大花六朵;大使臣,大花四朵;诸色祗应
人等,各赐大花二朵;自训武郎以下武器郎以下并带职人,并依官序,赐花簪戴。快行
官帽.花朵细巧,并随柳条。教乐所伶工杂剧色浑裹上高簇花枝,中间装百戏,行则动
转。诸司人员,如局干、殿干及百司下亲事官等,多有珠翠花朵装成花帽者。惟独至尊
不簪花,止平等辇后,四黄罗扇形花而已。都人瞻仰天表,御街远望如锦。向有朝臣吟
二十八字曰:"景灵行驾到和宁,头上宫花射彩云。归向慈严令盛事,誓殚忠力报吾君。
"


   本产品其它图片(请点击图片,看大图)


   所有本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