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有杏不须梅  1
 |  
                                                |  |  |  
                                                | 
 
 
 《坚瓠七集》辑有一则明代故事:
 
 程篁墩敏政。以神童至京。李学士贤,许妻以女。因留饭。李指席间果,出一对曰
 :"田荷(何)而得藕(偶)。"程应声曰:"有杏(幸)不须梅(媒)。"李大奇之。
 
 程敏政,字克勤,十岁时,巡抚罗绮以神童荐,诏读书翰林院,约二十余岁时进土
 及第,曾任东宫直讲,学问赅博,为一时之冠。故事中,李贤与程敏政对对之,采用的
 是一种特殊的对联修辞方法,即"谐音格",这是利用汉字读音相同或相近而字形字又不
 同,通过选择适宜的词语行文生义,构成谐音双关。这副对联的上联,字面的意思是,
 因种荷而得藕,暗中却以"荷"谐音"何",以"藕"谐音"偶"。其中用了一个《诗经·豳风
 ·伐柯》的典故。《伐柯》诗曰:"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说娶
 妻必须通过煤人,就如欲伐斧柄必须用斧头一样,故后世又称为人作媒为"伐柯"、"作伐
 "。因此,上联谐音的结果"因何而得偶",便成了一句问话。下联对得很妙,也是接上联
 所用《伐柯》事,表面是说有了杏便不须梅,暗中则代以"幸"、"媒"二字,反用"匪媒不
 得"作了回答。出题和应对皆即席就事而作,工巧贴切,堪称敏捷。
 
 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因哭庙案被杀,临刑前同子女告别,口占一联云:"莲子心中
 苦,梨儿腹内酸。""莲子"即"怜子","梨儿"即"离儿",也是谐音双关,表达的是与儿女
 行将人天永隔的戚苦之情。
 
 这种谐音字法的运用,早已有之。如唐代欧阳炯《女冠子》词:
 
 秋宵秋月,一朵荷花初发。照前池,摇曳熏香夜,婵娟对镜时。
 蕊中千点泪,心里万条丝。恰似轻盈女,好风姿。
 
 下片"心里万条丝","丝"话音"思"。全词将初发之荷拟人化,让读者联想到的是一
 位绰约多姿的怀春少女。
 
 谐音的运用并不局限于文学创作,还广泛见之于剪纸、刺绣、印染、年画等图案以
 及家具、器物、建筑等的纹饰艺术中。不过,在这类图案和纹饰艺术中,谐音的运用虽
 然是表达艺术内容的重要的、常见的方法,却不是唯一的方法。
 
 下面分别介绍一些我国传统的有代表性的吉祥寓意图案和纹饰,自然,所选择的图
 纹取其与花卉有关。①
 
 ◎梅花
 
 喜报春光(喜报早春)
 梅枝上站有鸣叫的喜鹊。梅花开于冬春相交之际,喜鹊立于梅花枝上鸣叫,寓意冬
 去春来。(见插图28)
 
 喜上眉梢
 梅的枝梢上站有喜鹊。"梅梢"与"眉梢"谐音。(见插图29)
 
 竹报三多  梅献五福
 以爆竹的"爆"与"报"同音,竹叶多生成三字形状的特征,寓意喜报多子、多福、多
 泰(三多)。以梅花呈五瓣形,象征五福捧寿(见插图30)
 
 ①图纹来源:一、《中国传统吉祥寓意图案集).天津杨柳青画社1994年版;二、
 《中国民间吉祥图案集》,安徽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
 
 ◎迎春花
 迎春降福
 迎春花开于初春,飞翔的蝙蝠的"蝠"谐音"之意。(见插图31)
 
 ◎杏花
 杏林春宴
 古代科举进士考试时,正值每年农历二月杏花盛开,故杏花又称及第花。及第后,
 天子按贯例要赐宴庆贺。"燕"与"宴"谐音且义通,寓金榜题名,早赴春宴之意。(见插
 图32)
 
 ◎月季花
 四季长春
 以四台如意形为轮廓,内置枝叶繁茂的月季花组成,借四台如意的"四"和月季花的
 "季",象征四季长春,花繁叶茂,前程似锦之意。(见插图33)
 万寿长春
 月季花
 
 四季长春
 以四台如意形为轮廓,内置枝叶繁茂的月季花组成,借四台如意的"四"和月季花的"
 季",象征四季长春,花繁叶茂,前程似锦之氛(见插图33)
 
 万寿长春
 在长春花里配上篆体的万字和寿字。《履园丛话》载:"(嘉庆)二十二年十二月,
 圆明园接秀山房落成,又有旨命两淮盐政承办紫檀窗棂二百余扇,鸠工一千余人。其窗
 皆高九尺二寸。又多宝架三座,高一丈二尺;地罩三厘,高一丈二尺,俱用周制。其花
 样日万寿长春,日九秋同庆,日福增贵子,曰寿献兰孙。诸名色皆上所亲颁。"说明当时
 此图案已非常流行。(见插图34)
 
 四季平安
 花瓶里插月季花。"瓶"谐音"平",月季花月月开花,寓四季安好太平之意。(见插
 图35)
 
 ◎桃
 蟠桃果熟三千岁
 仙话中西王母的蟠桃园中的蟠桃三千年结一次果实,故桃又称仙桃、寿桃。以桃中
 结蟠桃,寓万寿元疆、颐养天年之意。(见插图36)
 
 麻姑献桃
 麻姑仙女与小童捧桃相伴。《神仙传》云,东汉桓帝时,仙人王远字方平降于徒弟
 蔡经家,召麻姑至,年十八九,顶上作髻,余发散垂至腰,甚美,然手爪似鸟。蔡经见
 之忽自念:"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不料此念头立即让王远和麻姑二住仙人
 知晓,遭了一顿鞭责。另传三月三日王母诞辰时,开设蟠桃会,上中八洞神仙齐至祝寿
 。百花、牡丹、芍药、海棠四仙子采花,特邀麻姑同往。麻姑乃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
 ,献于王母,欢宴歌舞。世俗以赠送麻姑像,用于妇女作寿。(见插图37)
 
 东方朔捧桃(东方朔偷桃)
 东方朔掮有梗蟠桃乘云而行。东方朔,平原厌次人。《汉武故事》曰:"东郡送一短
 人,……召东方朔问。朔至,呼短人曰:"巨灵,汝何忽叛来,阿母还未?"短人不对,
 因指朔谓上曰:"王母种桃,三千年一作子,此儿不良,已三过偷矣"。"东方朔捧桃,寓
 意长寿。(见插图38)
 
 嵩山百寿
 以太湖石、桃、萱草、松柏相配。蒿山为五岳中的中岳,据传是仙人栖居的灵场。
 太湖石,产自江苏太湖,以皱、瘦、透特点闻名,雅称寿石。萱草,古人称忘忧草。"松
 ","嵩"同音,"柏"、"百"同音。皆寓意长寿。(见插图39)
 
 ◎牡丹
 丹凤戏牡丹
 牡丹有花王之誉,凤凰为百鸟之王,以盛开的牡丹与飞翔的彩凤相组合,象征富贵
 荣华和吉利祥瑞。(见插图40)
 
 富贵寿考
 牡丹与寿字(或松、寿石)。牡丹又称富贵花。寿考,年高、长寿之意。《诗经·
 大雅·掝朴》:"周王寿考。"笺云:"文王是时九十余矣。故云寿考。"如果牡丹与柏,
 则题为"富贵百龄""或"百年富贵"。(见插图41)
 
 富贵平安
 牡丹插花瓶中.旁边配置苹果。"瓶"、"苹"谐音"平"。(见插图42)
 又牡丹与竹。竹寓意平安。《神异经·西荒经》曰:"山臊,其音自叫。人尝以竹着
 火中,爆卅而出,臊皆惊惮。""后来新年家家户户放爆竹,即是去魔迎来平安的意思。
 (见插图43)
 牡丹插瓶或牡丹与竹,皆象征富贵平安。
 
 功名富贵
 牡丹花与雄鸡。雄鸡即公鸡,"公"谐音"功";且公鸡打鸣报天明,"鸣"谐音"名"。
 寓功名富贵之意。(见插图44)
 
 正午牡丹
 牡丹与猫。《梦溪笔谈》载:"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
 。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
 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里暗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致而色泽。猫眼早暮则
 晴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正午乃阳气最旺之时辰。正午满开的牡丹,象
 征富贵全盛。(见插图45)
 
 富贵耄耋
 牡丹、猫和蝴蝶。牡丹寓意富贵,"猫"、"蝶"谐音"耄耋"。耄,《礼记·曲礼上》:"八
 十、九十曰耄。"《盐铁论·孝养》:"七十曰耄。"耋,《诗经·秦风·车邻》:"逝者
 其耋。"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耄耋意味着长寿。(见插图46)
 
 ◎石榴
 榴开百子
 豁子石榴.或加一男童。《北史·魏收传》载:"(齐)安德王延宗,纳赵郡李祖收
 女为妃。后帝幸李宅宴,而妃母宋氏荐二石榴于帝前,问诸人莫知其意,帝投之。收曰
 :"石榴房中多子。王新婚,妃母欲子孙众多。"帝大喜。"后世以榴开百子象征多子多孙
 。(见插图47)
 
 金衣百子
 石榴与黄莺。黄莺雄鸟羽毛金黄色,如身披金衣一般,故古代借黄莺金羽与石榴多
 子的特点,寓官居高位,身披金袍,百子围膝的吉祥之意。(见插图48)
 
 ◎荷花
 并蒂同心
 莲藕上一茎开双花。寓意夫妻和睦.同偕到老。(见插图49)
 
 
 
 |  
                                                | 
                                                        
                                                               本产品其它图片(请点击图片,看大图) |  
                                                | 
 
 |  
                                                | 
                                                        
                                                               所有本类产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