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三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江山镇铜钵村(北纬25"10"41.4",东经116"58"34.9")
大客户客服电话:18950888550(优先)、18950888778; 零售客服电话:18039897890 客服QQ:18039897890
跳过导航链接
未登录 § 更改密码 | 登录  




   桂花吹断月中香





"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早在屈原的作品《远游》中已有了对桂花的赞
颂。桂花原产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时,四个瓣的小花数朵(三至九朵)组成
一丛丛花序,簇生于苍劲的树枝上梢的叶根旁,在满树蓊郁的密叶中散发出阵阵浓
烈的香味,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名贵的观赏树种。

桂花又名木犀、岩桂、九里香、金粟,而以其中的木犀一名最有讲究。宋人张邦基
在《墨庄漫录》卷八中说:"木而花大,香尤烈;一种色白,浅而花小者,香短。
清晓朔风,香来鼻观,真天芬仙馥也。湖南呼九里香,江东曰岩桂,浙人曰木犀,
以木纹理如犀也。然古人殊无题咏,不知旧何名。故张芸叟诗云:"伫马欲寻无路
入,问僧曾折不知名。"盖谓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木犀原是浙地俗称,尚
未与桂花之名对上号,后来人们才知道当地人说的木犀就是桂花。而到张邦基时代
,木犀已是桂花的通用别名了。今天,我们是以桂花为正名的,而在古代,桂花多
简称为桂,这就易与另一植物"肉桂"相混淆了。原来,"桂"一指肉桂,此用法最古
,肉桂又称菌桂、牡桂、玉桂、筒桂、管桂、椒桂,夏季开小白花,树皮、树枝可
入药,在现代植物学上属樟科常绿乔木;一指本题所说的也是人们较熟悉的桂花,
秋季开花,花黄者称金桂,白者称银桂,红者称丹桂,还有一年中数次开花的,称
四季桂,月月桂等,系木犀科木犀属常绿阔叶乔木,二者非一科属,完全是两类不
同植物。因此古人以木犀之名称呼桂花,其好处是以示区别;从吟咏桂花的诗文上
看,宋人常常以"木犀"为题,可见此名已发展成一个常用名了。这大约就是为什么
现代植物分类学采纳它为分科学名的主要依据吧。

不过,桂的这个区别,在古代常常弄不太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部》将桂花
(岩桂)隶于樟科的菌桂之下,这就错了,但他正确地仅把它别称为木犀。稍后的
王象晋《群芳谱》亦将它们混为一谈,且以"木犀"作为所有这些不同科属的"桂"的
别名,益发乱了套。直到清初编纂的《广群芳谱》方有准确的分辨。该书在"岩桂
"条下注曰"按牡桂、菌桂入药,岩桂不入药,原(按指《群芳谱》)合为一载入药
谱。今分岩桂入花谱,牡桂、菌桂别见药谱。"

桂花最早也是最闻名的用途就是入酒。《楚辞.九歌.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
,奠桂酒兮椒浆。"这桂酒,据王逸注就是切桂花置于酒中制成。它常作为奉神的
祭祀品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例如,唐代郊届歌辞中,《武后大享昊天乐章》就
有"兰羞委荐,桂醑盈斟"的祭祀仪式,所云"桂醑"即桂花酒。桂花按中医药理而言
,辛温无毒,能生津辟臭化痰,治风虫牙痛,制酒饮用,有益于健康。但后来有神
化的倾向。《谈苑》曾称:"桂浆,殆今之桂花酿酒法。魏有频斯国人来朝,壶中
有浆如脂,乃桂浆也。饮之寿千岁。"清代,宫廷中有桂花东酒,为帝王专用御酒
,《帝京岁时纪胜.八月.时品》有该酒的具体介绍。

汉武帝时,重建上林苑,苑中种有进献的桂花树十株,此为庭园栽培之始。汉武帝
喜欢桂树是出了名的。他在太初四年建了一座宫殿,起名为桂宫;此外建有迎神的
桂馆"桂台;在甘泉宫南的昆明池内,更是直接用桂木为柱筑了一座水上宫室灵波
殿。这一切大概同武帝好神仙有关系。《汉书.郊祀志下》载:"公孙卿曰:"仙人
可见上往常遽,以故不见。今陛下可为馆如缑氏城,置脯枣,神人宜可致。且仙人
好楼居。"于是令长安则作飞廉、桂馆,甘泉则作益寿、延寿馆,使卿持节设具而
候神人。"可见,汉武帝造桂馆之类,是听信了当时神仙家的鬼话。后来"桂馆"还
成了道观的泛称。桂与神仙被牵扯在一起,是因为神仙家认为以桂为食,能够轻身
飞升,进而他们就把桂当作了神仙爱吃的一种食物。西汉刘向《列仙传》提到传说
中的 象林人桂父,就是一个常常食桂的仙人。这类异谈有很多。

在神话传说的踵事增华中,桂花最后升格为一株天上长生不老的仙树。唐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说:"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
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这个极为著名
的故事是据"异书"即神仙志怪类的书中录下来的,说明早有流传。按唐冯贽《南部
烟花记.桂宫》看,南朝人已熟悉此故事,只有这样,南陈后主叔宝才有可能"为张
贵妃丽华造桂宫于光昭殿后,作圆门如月,障以水晶。后庭设素粉罘罳,庭中空洞
无他物,惟植一株桂树,树下置药杵臼,使丽华恒驯一白兔,时独步于中,谓之月
宫。"我们还可在更早的文献中追寻这一故事的蛛丝马迹。梁文学家沈约《八咏诗
.登台望秋月》有句云:"桂宫袅袅落桂枝",再有北周庾信《舟中望月》诗:"天汉
看珠蚌,星桥视桂花",这"桂宫""桂花"皆代指月,这就透露了南北朝时期,无论
南方还是北方,至少月中生桂的传说已是尽人皆知了。

在南方,桂树长得高大壮实,每逢秋节花期,满树盛开的花朵散发出悠远浓郁的香
味,在人们的头顶上飘荡开来,一些花朵随着阵阵金风坠落在地面上,特别是在八
月十五明月高悬的中秋之夜,那香好似从云外飘来,那花好似月中落下,其情景往
往令人联想起关于桂宫的美丽神话故事――这不,唐代诗人宋之问在一首题为《灵
隐寺》的五律中吟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正是借用了这个故事,对现实
中的桂花作了夸张而传神的写照,成为诗史上公认的咏桂名句。而清人李渔在《闲
情偶寄》中更是将那虚无缥缈的故事给坐实了:"秋花之香,莫能如桂,树乃月中
之树,香亦天上之香也。"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桂花往往总有那么一丝仙风道骨的
异相,这也难怪,因为在它身上,人们还看到了它那超凡脱俗的风标和品格:不与
群芳为伍,在金风肃杀、山川寂寥的时节,傲然挺立,凌霜而开,芳蕾万点,馨香
悠长,显得是那样的清雅高洁,孤俏幽僻,俊逸从容,与世无争。诗人这样赞道:

未植银宫里,宁移玉殿幽。
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
侠客条为马,仙人玉作舟。
愿君期道术,攀折可淹留。①

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
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②

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夸桔绿与橙黄。
自从分下月中秋,果若飘来天际香。
清影不嫌秋露白,新丛偏带晚烟苍。
高枝已断卻生手,万斛奇香贮锦囊。③

末诗提到"卻生""高枝",这里面含有典故。卻生指晋人卻诜。《晋书. 卻诜传》载
:"(卻诜)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 诜对曰
:"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卻诜在这里是谦
称自己只是群才之一。后来,"桂林一枝"作为成语比喻科举考试中出类拔萃者。古
代乡试例在农历八月举行,时值桂花盛开,八月遂又称桂月,人们因把考生考中喻
为"折桂",并与神话挂上钩,美称"月中折桂"、"蟾宫折桂";登科及第者则美曰"
桂客"、"桂枝郎",科举考场则美曰"桂苑"等。《花间新闻》有这么一篇故事,说
的是南宋高宗建炎二年,扬州一位士子李易出城闲游,见一巨大红轮自地出,内有
美女四五人在织绢,绢上记有许多人名,第一个名字是李易。他因问织此何用,美
女答云:"登科记也,到中秋时知之。"恰逢该年秋高宗南巡扬州,贡士云集。八月
比试放榜后,李易高中第一,至此忽悟前所见者乃蟾宫也。这显然是从"蟾宫折桂
"的联想中进一步发挥出来的神话。

桂花,尤其是金桂和银桂中的许多品种,在轻风的吹拂下,可以传得很远,据说九
里以外尚可袭人,故有"九里香"之称。其香特异,历来为人所称道。宋人邓肃曾有
《木犀》诗,将它同名贵的龙涎香作比:"清风一日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古
人因此用它来合香,其方法在明周嘉胄《香乘》中有较集中的记载。桂花除了入酒
,还可点茶,小说《金瓶梅》多次提到"木犀金橙茶""香茶桂花饼儿""香茶木犀饼
儿",都含有桂花的成分。此外,桂花糕、桂花甜馅点心都是传统的小吃。还有一
种烧汤的吃法,是山家清供之一。其法为:"白木犀盛开时,清晨带露用杖打下花
,以布被盛之,拣去蒂萼,顿在净磁器内。候聚积多,然后用新砂盆擂烂如泥。木
犀一斤,炒盐四两,炙粉草二两,拌匀置磁瓶中密封。曝七日。每用,沸汤点服。
" ④此汤的名字很雅,叫"天香汤",不难想象,其味是如何地沁人心脾了。



①唐.李峤《桂》。
②宋.朱淑真《木犀》。
③宋.吕声之《桂花》。
④《广群芳谱.岩桂》引《清供录》。


   本产品其它图片(请点击图片,看大图)


   所有本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