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三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江山镇铜钵村(北纬25"10"41.4",东经116"58"34.9")
大客户客服电话:18950888550(优先)、18950888778; 零售客服电话:18039897890 客服QQ:18039897890
跳过导航链接
未登录 § 更改密码 | 登录  




   茉莉开时香满枝




  晋嵇含《南方草木状》云:“耶悉茗花,末利花,皆胡
人自西国移植于南海,南人怜其芳香,竞植之。”这里的西
国,不少古书如《本草纲目》、《群芳谱》、《花经》等都以为
指波斯(今伊朗),其实,更可能说的是天竺(今印度)。
“没利名嘉花亦嘉,远从佛国到中华”,宋人王十朋就持这样
的观点。事实上,印度是茉莉的原产地。据来人郑域《郑松
窗诗话》的讲法,茉莉是在汉代随同佛教传入我国的。长期
以来茉莉二字有多种写法,除了上面的“末利”、“没利”
外,还有“抹利”、“抹厉”、“末丽”、“抹丽”等,正如李时
珍所说的:“盖末利本胡语,无正字,随人会意而已。”所谓
“胡语”当是古印度的梵语。

    茉莉为木犀科茉莉属常绿灌木,枝条柔弱纤细,卵形对
生的叶子亦显得单薄。花白色,很小,但极为芳香,总是数
朵聚生于枝顶或枝腋。茉莉是热带和亚热带植物,不耐寒,
在我国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种植最为适宜,往北则须注意保
护越冬,要移入户内或温室防寒,否则会冻死。

    自茉莉引入中土后,南方的粤、闽、滇一带气候炎热,
一直是历史上最主要的栽培地区。嵇含《南方草木状》说茉
莉“植于南海,南人怜其芳香,竞植之”,就是较早的记载。
在这些地区花期特别长。《桂海虞衡志·花志》曰:“茉莉花
亦少有如番禹,以浙米浆日溉之,则作花不绝,可耐一夏。
花亦大且多叶,倍常花。”其实,种得好,花期可从农历五
月延至九月秋末呢。番禺即今广州一带,种植茉莉最是闻
名。《郑松窗诗话》载:“广州城西九里曰花田,尽栽茉莉及
素馨。”这花田就是城郊花户辟地集中栽种茉莉和素馨的专
用田,花户藉此可维持生计。

    茉莉花色洁白,人所共知,但在古书上却有其他颜色的
记载。《广东志》云:“雷琼二州有绿茉莉,本如茑萝。有黄
茉莉,名黄馨。”绿茉莉,真是令人吃惊的品种。说到黄茉
莉,则要留心了,其实并不是茉莉。在古代,茉莉和素馨虽
知不同,故分二名,然常混淆不清。例如上面讲的黄茉莉,
在植物学分类上系木犀科素馨属,与茉莉不同属,今通称云
南黄素馨,别名云南迎春,与茉莉不同。再如《枣林杂俎》
“闽中红茉莉……皆特产,他地所无”的记载中提到的红茉
莉,亦非茉莉,而是红素馨,这都是应加以细辨的。至于著
名的紫茉莉,更要区别开来,它是草本植物,不仅与茉莉不
同属,而且不同科。但是,上述“绿茉莉”,究属何物,那
就很难说了。一定讲搞错了,似失之武断,毕竟由于这些地
方茉莉长势良好,再经花匠的精心培育,形成某些特异的品
种,未尝不可能。

    古时江南地区,茉莉曾被称作“奈”、“素奈”,
亦很早就有移植。《晋书·成*1杜皇后传》载成帝时
“三吴女子相与簪白花,望之如素奈,传言天公织女
死,为之著服”,说明东晋时江南此花已多。苏州、
杭州、南京是历史上江南种植茉莉最盛的几个地方,
但这些地方的茉莉都需在冬季做好保暖工作,方法有
“置燠室,或以物覆之”①等。由于培植的费用、成本高,
江南的茉莉在花市售价上要比闽广贵得多。《武林旧事》卷
三回忆南宋的杭州:“六月……茉莉为最盛,初出时,其价
甚穹,妇人簪戴,多至七插,所值数十券,不过供一晌之娱
耳。”江南如此,北地就更昂贵了。《五杂俎》云:“茉莉在
三吴一本千钱,入齐辄三倍酬值。”一到黄河流域,茉莉简
直成了希罕物。北宋徽宗皇帝政和七年曾在东京汴梁东北筑
土山,广求天下奇花异木、珍禽异兽置其间,因其在都城之
艮方(东北方),故名艮岳。在这艮岳中,茉莉被定为八大
芳草之一②,可见人们对它甚为珍视。
①见明·张存绅《雅俗稽言》卷三十八。
    ②见明·焦竑《焦氏类林》。

    佛书中,茉莉又名鬘华,按《翻译名义集》卷三“百
花”的解释,是因为此花“堪以饰鬘”,即在当时妇女们常
可用来妆点髻鬓的。宋代文豪苏东坡曾在绍圣年间遭新贵打
击,一贬再贬,由英州(今广东英德)、惠州,一直远放到
儋州(今海南省儋县)。他见到当地的黎族姑娘口嚼摈榔,
竞簪茉莉,曾赋诗道:“暗麝着人簪茉莉,红潮登颊醉摈
榔。”生动地将土著风俗人情一笔勾出。茉莉花白如雪,香
浓似麝,在体现人类爱美求美的簪花习俗中,是最受妇女青
睐的花卉之一,以致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发出这样的
感叹:“茉莉一花,单为助妆而设,其天生以媚妇人者乎!”
这一茉莉助妆的民间风情长期以来为诗人词客所津津乐道:
        纤云卷尽日西流,人在瑶台宴未休。
        王母欲归香满路,晓风吹下玉搔头。①
        
        脐麝龙涎韵不侔,熏风移种自南州。
        谁家浴罢临妆女,爱把闲花插满头?②

        春困无端压黛眉,梳成松鬓出帘迟。
        手拈茉莉猩红染,欲插逢人问可宜?③
    
    ①宋·王庭珪《茉莉花三绝句》其一。
    ②宋·杨巽斋《茉莉》。
    ③明·唐寅《茉莉》。

    茉莉簪发的方式很多,有插在髻上的,有戴在鬓边的,
有“拢髻松松簪一点”,“更有人儿,两鬟都满”,有用彩线
将花朵串成“层玉”挂在铁头的,有“穿作一花梳”的,有
编成花环绾在发鬘侧的,真是令人眼花缭乱。一到夏日,继
白兰花后,女子们极为宠爱的当属此花了。清人余怀《板桥
杂记》曾以寥寥数笔描画出这样一幅南国风俗图。只见“裙
展少年,油头半臂,至日亭午,则提篮挈榼,高声唱卖逼汗
草、茉莉花。娇婢卷帘摊钱争买,捉腕捺胸,纷坛笑谑。倾
之,乌云拥雪,竟体芳香矣。盖此花苞,于日中开于枕上,
真媚夜之淫葩,殢人之妖草也。”

    别写“抹丽”并非只顾音译,字面还有压倒群芳之
意。①宋王庭珪《茉莉花三绝句》其三:“逆鼻清香小不分,
冰肌一洗瘴江昏。岭头未负春消息,恐是梅花欲返魂。”又
明沈宜修《茉莉花》诗:“如许闲宵似广寒,翠丛倒影浸冰
团。梅花宜冷君宜热,一样香魂两样看。”茉莉被看作是与
梅花比肩而立之花。的确它们宜冷宜热,其性相反,却共具
芳心,一样香魂!此誉不可谓不高了。又有赵福元在《茉
莉》诗中这样赞道:“刻玉雕琼作小葩,清姿原不受铅华。
西风偷得余香去,分与秋城无限花。”这里将茉莉的小、雅、
香的特征点了出来,解释了“抹丽”压倒众芳的原由:满城
秋花之香,不过是西风截得茉莉的余香分兑给它们的罢了,
想象颇为奇特。此外,甚至还有论者要将它拔高到香中魁首
的地步:“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②不过,此
说稍嫌过头,应者寥寥。
    ①见宋·张邦基《闽广茉莉说》:“抹丽,谓能掩众花也。”
    ②元·江奎《茉莉》。

    夏秋之际,暑热难熬,茉莉花色白如冰雪,馥郁如麝
脐,往往给人有一种寒凉的幻觉。所以,不少人把它同解暑
消夏联系了起来。如“燕寝香中暑气清,更烦云鬓插琼英”
(范成大),“荔枝乡里玲珑雪,来助长安一夏凉”(许裴),
“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犹觉玉肌凉”(刘克庄),‘不烦鼻观
偷馥郁,解使心地俱清凉”(许野雪),等等,当真成了驱逐
炎热的一剂良方。以至到了帝室那里,更是花样翻新。据
《武林旧事》卷三载,南宋淳熙年间,孝宗皇帝赵眘常去宫
中复古、选德等殿及翠寒堂纳凉,原来这些地方的广庭之
中,放置有茉莉、素馨等南花数百盆,“鼓以风轮,清芬满
殿”。如此千花香气,随风送至,轮回辗转,百和氤氲,的
确是皇家气派,非民间敢想。

    茉莉以香取胜,明清以来,人们常用茉莉花窖制茶叶,
这就是著名的茉莉花茶,又称香片,甚受欢迎。茉莉花入酒
则成茉莉酒,《快雪堂漫录》记有其制法。

    此外,茉莉花榨取的汁液历来被作为芳香剂用于化妆品
及卫生用品中,如《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七回提到的“茉莉
花肥皂”,就是用皂荚掺上茉莉花计做成的一种高档香皂。
现代提取茉莉浸膏一般采用浸提法:就是先把鲜花放
入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中,使花瓣中的芳香物质进入溶
剂,通过蒸馏回收掉有机溶剂,即可得到茉莉浸膏,
它是制造香脂、香料的原料。资料表明,茉莉出膏量
是很低的,一千克茉莉只能提取两克半浸膏,可以
说,浸膏价格贵似黄金了。目前我国茉莉栽培面积居
世界之冠,占世界茉莉栽培面积的三分之二,鲜花产
量为世界首位,鲜花浸膏畅销于国内外市场。

*1  上艹,中大,下氺


   本产品其它图片(请点击图片,看大图)


   所有本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