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三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江山镇铜钵村(北纬25"10"41.4",东经116"58"34.9")
大客户客服电话:18950888550(优先)、18950888778; 零售客服电话:18039897890 客服QQ:18039897890
跳过导航链接
未登录 § 更改密码 | 登录  




   笑摘荷花共人语 2





    莲叶:广东东莞人利用其叶所特有的香冽味,包以粳
米,杂鱼肉诸味,蒸熟后表里香透,作为小吃,名曰荷包
饭。见载于清初屈大均撰《广东新语》。此吃法一直延续至
今。清代民间还将新鲜莲叶洗净煎汤,加粳米、冰糖煮成荷
叶粥,甘香可口,清凉解暑,有时亦作饮料服用。

    莲花:清代乾嘉年间寺院素食中,除了果子外,开始有
以花叶入馔的,其中之一就是将荷花瓣烹制加工后上席。据
曾在清宫中服侍慈禧太后的女官德龄所撰写的回忆录《御香
缥缈录》说:“荷花的花瓣也是太后所爱吃的一种东西,在
夏季里,常教御膳房里采了许多新鲜的荷花,摘下它们最完
整的瓣来,浸在用鸡子调和的面粉里,分为甜成两种,加些
鸡汤或精糖一片片的放在油锅里炸透,做成一种极适口的小
食。”这种吃法很可能受自于寺院饮食文化的影响吧。

    莲花可以点茶,其方法与一般的以花拌茶不同,而是将
茶纳入未采摘下来的莲瓣之中,可谓别出心裁,见明屠隆
《考槃余事》:“于日未出时,半含白莲花拨开,放细茶一撮,
纳满蕊中,以麻皮略扎,令其经宿,次早摘花,倾出茶叶,
用建纸包茶焙干。再如前法,随意以别蕊制之,焙干收用。”
《贮香小品》亦有类似介绍。

    莲花可以制酒。北宋已流行。《叩头录》曰:“六月持莲
花,制碧芳酒,调羊酪,造含风鲊,皆凉物也。东坡诗:
‘请君多酿莲花酒。’”明高谦《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谈到
莲花制曲的方法:“莲花三斤,白面一百五十两,绿豆三斗,
粳米三斗,俱磨为末,川椒八两,如常法造踏。”清代的莲
花白酒最著名声,始创于明万历年间,它采用万寿山昆明湖
所产白莲花,用其蕊入酒,再配以黄芪、当归等数十种中药
材蒸炼酿制而成,原是宫中御用秘方,后流入民问。今天,
莲花白酒是北京葡萄酒厂生产的中国优质酒之一。

    作为可食用的重要经济作物,江南一带每年农历六七月
的莲子、八月的莲藕成熟之日,荷农就要泛舟采莲子。但见
许多农家女子摇橹荡浆,轻舟泛波,碧衣红裙,莲歌阵阵,
这成了夏秋时节民间的一大景观。(见插图17)请看萧衍
《采莲曲》:
    游戏五湖采莲归,发花田叶芳袭衣。为君侬歌世所
    希。世所希,有如玉。江南弄,采莲曲。
李白《采莲曲》: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摘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踯躅空断肠。
皇甫松《采莲子》二首: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李珣《南乡子》: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带香游女
    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欧阳修《蝶恋花》: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
    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
    晚。露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
    愁引著江南岸。

    上录皇甫松《采莲子》之二末句“无端隔水抛莲子,遥
被人知半日羞”,运用了双关隐语,即用同音而不同义的字
把所要表达的意思掩盖起来:“莲子”隐“怜子”之义,换
成今天的话,就是变着法儿说“我爱你”。这是南朝乐府民
歌中最为擅长的手法,对后来的文人诗影响很大。皇甫松这
支曲子即是仿乐府的上乘之作。表达男女间的情爱,荷花是
语言中采用谐音方式最多的事物了:莲隐怜,藕隐偶,丝
(藕丝)隐思(上引欧阳修词中的“芳心只共丝争乱”即用
此法);这在民歌中常能见到。荷花的谐音还广泛运用于工
艺、绘画之中。古代的富贵人家有一种做工考究的斗帐,顶
端往往安有仰开的金莲花,四角亦饰莲花并垂羽葆流苏。这
莲花就是以其隐义对床帐的主人和主妇双宿双飞、恩恩爱爱
生活的美好祝愿。唐宋时期,织物的艺术纹样多印成芙蓉、
桂花、万年青三物,以表示“富贵万年”;明清时期则多印
成莲花、鲤鱼,表示“连年有余”,或印成鸳鸯、芙蓉,表示
“一路荣华”等,这都成了吉利祥瑞的象征。(见插图18)

    古人好风雅,有这么两则关于荷花的典故聊备一观。一
是“碧筩杯”,出自《酉阳杂俎》:“历城北,有使君林。魏
正始中,郑公慤三伏之际,每率宾僚避暑于此,取大莲叶置
砚格上,盛酒二升,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上轮菌如象
鼻,传噏之,名为碧筩杯。”一是“莲笠”,出自《六砚斋笔
记》:“莲初出水,为骤雨所霖辄中夭。因出新意,剪荷叶,
线缝作兜鍪状,名曰莲笠。雨则遍覆之,较锦帐覆牡丹尤为
韵致。”

    人们爱莲,爱得如痴如醉,竟发奇想,为之作诞,说荷
花生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当然毫无根据,不过老百姓却信
以为真。清朝的苏州,每逢是日,画船箫鼓,竞于葑门外二
里许的荷花荡,以观荷纳凉。夏季多雷多雨,有时傍晚一阵
大雨,游人被淋得像落汤鸡般,甚至狼狈到赤脚而归,故俗
有“赤足荷花荡”的谚语。这在顾禄的《清嘉录》卷六中有
很生动的描写。康熙十八年踢进士的沈朝初作有《不遮山阁
诗余》两卷,内《望江南》词一首亦述其胜:“苏州好,廿
四赏荷花。黄石彩桥停画鹢 ,水晶冰窖劈西瓜。痛饮对流
霞。”

    为荷花上寿,多少有些荒诞,然而民间借此花节,嬉游
玩乐,解闷消暑,不亦韵事一桩吗!


   本产品其它图片(请点击图片,看大图)


   所有本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