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斛千囊苍玉粟
 |  
                                                |  |  |  
                                                | 
 
 罂粟原产南欧,中国在宋以前已有种植。今天,人们都
 知道,罂粟是提取害人不浅的鸦片的罪魁祸首,是世界上闻
 名的毒品,一般是禁止种植的。但在我国古代,长时期一直
 是作为园林中的观赏植物,因为此花花型大,花有白、粉
 红、鲜红、紫红等颜色,少有杂色,美艳动人,深受人们的
 喜爱。
 
 罂粟其名的由来,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写得明白:
 “罂粟秋种冬生,嫩苗作蔬食甚佳。叶如白苣,三四月抽苔
 结青苞,花开则苞脱。花凡四瓣,大如仰盏,罂在花中,须
 蕊裹之。花开三日即谢,而罂在茎头,长一二寸,大如马兜
 铃,上有盖,下有蒂,宛然如酒罂。中有白米极细,可煮粥
 和饭食。”又说:“其实状如罂子,其米如粟,乃像乎谷,而
 可以供御。”罂是古代一种小口大腹的壶形盛器,粟即小米。
 前指果实,后指种子,都是譬喻。罂粟因而又有罂子粟、莺
 粟、玉粟、米囊花、米囊子、御米、米壳、像谷等名称。
 
 有趣的是,诗人常常藉此罂粟之名入手,大做文章:
 开花空道胜于草,结实何曾济得民。
 却笑野田禾与黍,不闻弦管过青春。①
 
 鸟语蜂喧蝶亦忙,争传天语诏花王。
 东皇羽卫无供给,探借春风十日粮。②
 
 ①宋·郭震《米囊花》。《全唐诗》收入此诗,以为是
 唐武则天时人郭震(字元振)所作。今依陈尚君《全
 唐诗误收诗考》,将作者订正为北宋太宗时人郭震(字希声)。
 ②宋·杨万里《米囊花》。
 
 罂粟为罂粟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一二尺,栽培
 种可达三尺以上。花开于夏季。《学圃杂疏》说:“芍药之
 后,罂粟花最繁华。其物能变,加意灌植,妍好干态。曾有
 作黄色、绿色者,远视佳甚。”据此,罂粟花的美艳多样,
 还得益于古代人工的精心栽培。
 
 罂粟除了具有观赏性外,我国人民还在较早的时候认识
 到其所具有的药用价值。宋代的农民已经懂得,将罂粟的种
 子用石钵研为末,加蜂蜜煎之,可以便口利喉,调肺养胃;
 加水磨为牛乳,与米一起熬粥,可治老人气衰、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口舌乏味。但仅此而已,并未发现罂粟的果实还
 可以制取鸦片这样的玩艺。鸦片,这是十足的泊来品。
 
 鸦片是西语opium的音译,又译阿片,最早可能是南欧
 或西亚人的发明。19世纪以来解释成功的楔形文字中,发
 现公元前605年灭亡的亚述帝国,在他们的医药文献中已提
 到罂粟及鸦片,并称鸦片为“狮油”。公元1世纪,季奥斯
 科里泽斯所著《药物论》一书,也有鸦片的描述。可见其历
 史之悠远。鸦片的制法是,待罂粟果实饱满后,采摘下来,
 用刀划皮,榨挤内中的白色乳浆,置于露天下自然干燥,直
 至凝结成褐色的干膏状块。鸦片内含多种生物碱,主要是吗
 啡、可卡因等,具有镇痛、麻醉的药理作用,可用于医疗方
 面,造福于人类。中国在唐乾封二年(667)已有少量鸦片
 作为药材流入。很长一段时期,中国人不懂得鸦片的制作,
 而是依赖进口。直到明代,始知鸦片是怎么回事。李时珍
 《本草纲目》在“阿芙蓉”条下释云:“阿片,俗作鸦片,名
 义未详。或云,阿,方言称我也。以其花近似芙蓉而得此
 名。阿芙蓉前代罕闻,近方有用者,云是罂粟花之津液也。
 罂粟结青苞时,午后以大针刺其外面青皮,勿损里面硬皮,
 或三五处,次早津出,以竹刀刮,收入瓷器,阴干用之。故
 今市者犹有苞片在内。”可证。大概在明代,中国人开始染
 上了吸鸦片的恶习。吸鸦片烟就是用鸦片熬成药膏再烧成烟
 泡置于烟枪内燃火吸之,由于烟中含有大量的吗啡成分,多
 吸便会成瘾,出现体质衰弱、精神萎靡等症状。
 
 清代,吸鸦片已成为社会的一大问题,引起统治阶级的
 重视。雍乾嘉道几个皇帝都曾向全国下过禁烟的命令,但却
 收效甚微。鸦片流毒的肆虐,烟民人数的急剧扩大,亦招致
 社会上有识之士的强烈抨击。道光时人许仲元《三异笔谈》
 卷二“鸦片”载:“尝见一丰润(地名,今河北丰润)折扇,
 画一躯,枯脊无人状,共一少妓翘足并卧坑上,挑灯对吸。
 两瘦鬼伺其旁,闻香嗅气,以手招烟,作垂涎状。蚊鼠亦僵
 卧若蛰,闻烟蠢蠢作欲动状。龙眠妙手,一片救世婆心也。”
 这是一幅生动的警世漫画,那画中的吸鸦片者已是数鬼环
 伺,无异于是在说:“你离鬼门关已不远啦!”
 
 生活时代稍后的牛应之,在《雨窗消意录》甲部卷一中
 记下来的一副对联,尤值得一读:
 五百里烟泥,赊来手里,价廉货净,喜洋洋兴
 趣无边。看粤夸黑土,楚重红瓤,黔尚清山,滇崇
 白水,估成辨色,不妨请客闲评。趁火旺炉燃,煮
 就了鱼泡蟹眼;正更长夜永,安排些雪藕冰桃。莫
 辜负四棱响斗,万字香盘,九节老枪,三镶玉嘴。
 
 数千金家产,忘却心头,瘾发神疲,叹滚滚钱
 财何用?想名类巴菰,膏珍福寿,种传罂粟,花号
 芙蓉,横枕开灯,足尽平生乐事。尽朝吹暮吸,那
 怕他日烈风寒;纵妻怨儿啼,都装做天聋地哑。只
 剩下几寸囚毛,半抽肩膀,两行清涕,一副枯骸。
 
 此联是当时无名氏仿孙髯翁云南大观楼长联而作,将吸
 鸦片的恶果,刻画得入木三分,嘲讽之意溢于言表。
 
 虎门销烟的英雄林则徐,亦曾在一首《高阳台》词中,
 表述了他对鸦片祸国殃民的愤慨:“玉粟收余,金丝种后,
 蕃航别有蛮烟。双管横陈,何人对拥无眠?不知呼吸成滋
 味,爱挑灯、夜永如年。最堪怜,是一泥丸,捐万缗钱。”
 
 从18世纪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我国大量倾销鸦片,
 使清政府的白银大量外流,影响了清廷的财政。1839年在
 道光皇帝的支持下,林则徐在广州虎门禁烟销烟,引发“鸦
 片战争”。懦弱的清政府最终被迫议和,承认了鸦片贸易的
 合法性,从此,鸦片更是源源不断涌入了中国。只是到了本
 世纪初,鸦片贸易才基本停止。
 
 由于鸦片来源于罂粟,人们常将罂粟直接称为大烟、鸦
 片,这真是罂粟花的不幸。如今,只因世界绝大部分地区禁
 止栽培,作为一种取代,园艺上往往可见到的是同科但不同
 属的虞美人(又名丽春、赛牡丹、锦被花),然而与罂粟花
 的艳丽比较起来,此花要逊色得多多了。
 
 
 
 |  
                                                | 
                                                        
                                                               本产品其它图片(请点击图片,看大图) |  
                                                | 
 
 |  
                                                | 
                                                        
                                                               所有本类产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