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面桃花相映红 3
 |  
                                                |  |  |  
                                                | 
 
 
 桃以密集成林为佳,花时云蒸霞蔚,如火如荼,分外好
 看。历代皇家园林都将桃花视为不可或缺的美丽树种。晋代
 宫囿华林苑,据载,有桃树七百三十八株,白桃三株,侯桃
 三株。唐太宗李世民有《咏桃》诗赞道:“禁苑春晖丽,花
 蹊绮树妆。”唐都长安宫苑有“桃花园”,历朝皇帝常在园中
 开筵,群臣侍宴,作赋咏桃花的应制诗。开元天宝中,御花
 园有千叶桃花盛开,明皇折下一枝,插在杨贵妃的宝冠上,
 说:“此个花,尤能助娇态也。”为桃花增添了一段风流韵
 事。清代位于北京西郊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大体
 完工于乾隆九年(1744)的圆明园,规模宏大,为中国园林
 的顶峰之作。其中乾隆亲自定名的景点达四十处之多,其中
 一处匾题为“武陵春色”,即用陶隐居桃花源典故,那里种
 植的正是桃林一片。
 
 桃花耐旱,也较耐寒,比较容易栽植。我国各地多有桃
 花。相传晋代潘岳任河阳(今河南孟县西)令时,满县都种
 植桃花。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庾信在《枯书赋》中曾赞之:
 “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据载,蒋山(今南京
 东北的钟山)宝公塔之西北有桃花坞,六朝时桃花甚盛,后
 不复存。唐元和年间,刘禹锡自郎州至京师长安,听说玄都
 观植满桃花,曾发出“玄都观里桃干树”的感叹。西湖包家
 山多桃树,宋时有匾曰“蒸霞”,农历二月游人最盛,号为
 “小桃源”。栖霞岭以岭上桃花开时灿如云霞,故名。宋人陶
 弼,有文武才,工诗,神宗时守钦顺二州,有一年春途经叶
 县(今属河南)见到千叶桃花,有感而为诗曰:“三月宫桃
 满上林,一花千萼费春心。叶公城外襄河北,一树无人色更
 深。”明人吴拭《武夷杂志》载:“春山霁时,满鼻皆新绿
 香,访鼓楼坑十里桃花,策杖独行,随流折步,春意尤闲。”
 又明代宁波府城东,因传刘晨、阮肇采药于此,春月桃花万
 树,俨然便是桃源模样。茅山乾元观,旧有道士姜麻子,从
 扬州乞得烂桃核好几石,在空山月明中下种,后长出无数桃
 树,绵延五里余。黄山桃花峰下有桃花源、桃花溪几处名
 胜,那里触目皆是桃花。古田县黄蘖山桃树密布,山下有桃
 坞、桃湖、桃洲、桃溪,每至春日,东风煦拂,夭桃夹岸,
 真是桃花的世界。此外,五台山的桃源洞,华盖山的桃花
 圃,苏州的桃花坞,都是古代桃花胜境。
 
 今天,观赏桃花的著名景点更是不可枚举,试说几处如
 下。
 湖南桃源县的桃花源中外闻名。进入石牌坊大门,大路
 两旁,青山脚下,山溪岸边,到处种植桃花。每至春日,红
 白交映,锦绣成堆,令游人如痴如醉。
 
 上海西南龙华镇——“龙华晚钟”为旧日沪城八景之
 一,每年农历“三月三,龙华看桃花”,为传统习俗。龙华
 公园有桃花一千多株,品种很多,如赛白桃、粉碧桃、日月
 桃等。南汇县开辟了一处新兴的桃园,植有桃树三万多亩,
 面积大,品种多,为华东之最。
 
 北京西郊植物园,植有五千株碧桃。每年春季,真是花
 开时节动京城。
 
 兰州安宁的桃园,占地八千多亩,植桃三十余万株。品
 种达二百种以上。一年一度举办的桃花会,遐迩闻名,引得
 游人如织,欣喜若狂。
 
 广州白云区新市镇石马村,千亩沃野上,植绯桃达十五
 万株。有诗赞曰:“岭南春到早,石马花先红。”
 
 江西庐山,桃花成林。江南桃花将谢,它那里才刚刚吐
 蕊,这是庐山气温稍底的缘故。立于“花径”上的景白亭,
 纵目峡谷,只见重葩叠萼,色胜云霞。
 
 唐朝诗人李贺,字长吉,为没落宗室后裔,终生抑郁不
 得志,仅当过奉礼郎的小官,二十七岁英年早逝。他的诗瑰
 丽奇谲,辞旨甚深。据说,他以诗中二句“桃花乱落如红
 雨”而扬名于世。①桃花飘落如雨,猩红满地,怎不令人着迷。
 ①见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五。诗题为《将进酒》。
 
 然而人为桃花而迷,亦有人因桃花而悟。《东坡志林》
 载,志勤禅师在沩山修道,坐在桃花林中参禅,一阵风来,
 桃花落尽,他忽然从飘落的桃花上领悟禅学的真谛,口作一
 偈,说:“三十年来觅剑客,九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
 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这为佛教六祖惠能创立的禅宗
 “顿悟”一派又添加了一个生动的公案故事。
 
 桃花娇艳多姿,崔护以与美人相较,“人面桃花相映
 红”,人面花光,争妍斗胜;桃花又有神秘的宗教力量,还
 有养生祛病的功能。照理,人们对桃花应是一致交口称誉了
 吧。可是事实却不尽然。
 
 贬低桃花大约自宋开始。苏武曾在一首咏海棠诗中,拔
 擢海棠,诋毁桃李。诗曰:“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
 粗俗。”前句说海棠,后句说桃李。他这样讲,是基于海棠
 在当地仅有一株,“只有名花苦幽独”,物以希为贵,而桃李
 漫山,便是俗滥。东坡此言一出,附合者甚众。如陈与义
 《梅花》诗:“一时倾倒东风意,桃李争春奈晚何。”又盛贞
 一《梅花》诗:“桃李未曾争艳冶,半窗疏影自徘徊。”桃李
 成了争风吃醋的尤物了。自然,与梅花相较,桃花的品格自
 是差肩,但“粗俗”一辞,尖刻峻厉,语意颇重,很不公
 允。以至后来竟发展到有人指斥桃花为娼妇,究其始,东坡
 应负其责。宋人程*1于《三柳轩杂识》评花品时说:“余尝
 评花,以为梅有山林之风,杏有闺门之态,桃如倚门市倡,
 李如东郭贫女。”“倚门市倡”,亏他想得出来,简直是口血
 喷“花”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毕竟世上大多数人是眼明心亮的。桃
 花的好处,赞赏者古往今来,终是居多。此处不容多列,仅
 举一说。明钱塘人闻启祥在《募种两堤桃柳议》中持论中
 肯,颇能服人。他建议西湖苏堤和白堤广种桃柳时说:
 花族甚繁,梅种特贵。今但种桃不及梅,何
 也?日:选花如人量才及地。梅如高士,宜置丘
 壑;桃如丽人,宜列屏障。梅以神赏,正不嫌少;
 桃以色授,正不厌多。况已有柳点眉之黛,何可无
 桃益眉之彩!舍彼取此,亦各其宜耳。
 
 桃花春日花色可人,红者妩媚烂漫,白者清逸淡雅,自
 有其长处胜处,岂可任加贬损。更何况,早在汉代,刘向、
 韩婴都说过,春种桃树者,夏日可以遮荫,秋天可以收获果
 实,①其利多多。清代,花农运用暖房及火烘的方法,让牡
 丹提前开放,很受士大夫欢迎。元旦那天,署中插牡丹一
 瓶,称为富贵第一,加水仙一盆,称为富贵神仙,加上雪桃
 一盘,称为高贵寿考。②雪桃,又名十月桃,其果色青,为
 粘核桃,味甘酸,置于台几,取其祈寿求祉之义,成为新年
 美好的祝福。
 ①见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刘向《说苑·复恩》。
 ②见清·周生《扬州梦》卷三。
 
 
 
 |  
                                                | 
                                                        
                                                               本产品其它图片(请点击图片,看大图) |  
                                                | 
 
 |  
                                                | 
                                                        
                                                               所有本类产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