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三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江山镇铜钵村(北纬25"10"41.4",东经116"58"34.9")
大客户客服电话:18950888550(优先)、18950888778; 零售客服电话:18039897890 客服QQ:18039897890
跳过导航链接
未登录 § 更改密码 | 登录  




   杏花消息雨声中




   仲春二月是杏花时节。杏花是同梅花、桃花、李花同属
蔷薇科李属的落叶乔木,它们的外貌因此很有几分相像,先
叶开花,花出五瓣,但开花时间,杏花介于它们之间,晚于
梅而早于桃李。中国最早的一部历法书《夏小正》有这么一
句:“梅、杏、*1桃始华。”*1桃,即山桃。这里虽未提李,
但说到的梅、杏、桃,其次序井然,表明的正是花时的先
后。

    杏花花期并不短,再加各地气候不完全相同,一般到农
历四月还能见到它花枝招展。但人皆以其始发于二月且盛于
二月,便把二月看作是它当令的时节,并以之命名,称二月
为杏月。许多月令农时之书,往往在叙述到二月时,要给杏
花留下位置,如汉代农谚云:“二月昏,参星夕,杏花盛,
桑叶白。”①这番话对二月的自然征候作了精简的概括。唐
代韩鄂《岁华纪丽》“二月”说:“暖日融天,和风扇物。杏
压园林之香气,柳笼门巷之晴烟。”也将杏花与二月结合在
一起。对田家而言,杏花开放的二月,是一年农活开始的时间
节,所以古有“望杏瞻蒲”或“望杏瞻榆”之语,其典一出
南朝陈徐陵《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望杏敦耕,瞻蒲劝
穑”,一出《隋书·音乐志》“瞻榆束耒,望杏开田”,都是劝
勉耕插,勿失其时之意。
      ①汉·崔*2《农家谚》。

    杏花开时,恰逢清明前后,多有蒙蒙细雨,老是不肯放
晴,尤其是江南一带,更见如此。以致许多人一提到杏花,
便想到春雨,一遇上春雨,抬眼看到的又是杏花。诗人是最
擅长摹物抒怀的了,唐代戴叔伦春日游苏溪亭(在今浙江义
乌县),作七绝一首曰:
      苏溪亭上草浸浸,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又杜牧《清明》诗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牡童遥指杏花村。
再看宋人陈与义句:“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陆游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都证实了春
雨与杏花的确有不解之缘。吟诵了这些风致嫣然的诗文后,
令人心生喜悦,当不会再讨嫌春雨绵绵大杀风景了。

    根据《夏小正》以及《山海经》都有杏的记载,加之杏
的野生种在我国分布最多,杏已被肯定原产我国。《夏小正》
又载:“四月……囿有见杏。”囿即有垣之苑,说明我国早在
三代就已开始了人工的栽培。《西京杂记》提到汉武帝扩建
上林苑时,各方所献礼物中有杏树,并记有二品,一为文
杏,木材有文采;一为蓬莱杏,花杂五色,花瓣六出。后面
一品今却不见,结合文中说它“是仙人所食”分析,荒诞不
经,似不可信。后来《述异记》亦承此而有所发挥,说是天
台山有五色杏花,六瓣,称仙人杏。今天,植物分类学指出
它只有三个变种:垂枝杏,小枝下垂;斑叶杏,叶片具淡黄
斑点;山杏,花常两朵并生。可能因品种历来就这么几个,
杏几乎别无异名。

    杏花含苞时,色纯红,随着花苞渐开,红晕逐渐褪去,
至大开时,为纯白色,这时它也就难免落英缤纷了。这一特
点,古人多有描写,如“居邻北郭古寺空,杏花两株能红
白”(唐·韩愈),“红花初绽雪花繁,重叠高低满小园”(唐·
温庭筠),“才怜欲白仍红处,正是微开半吐时”(宋·杨万
里)。

    杏花究竟是红色为佳还是白色更美,因人而异。有的认
为看杏须看红,所谓“杏花看红不看白,十肾忙杀游春
车”。①有的则从白花中获得人生的感悟。在《北陂杏花》
诗中,王安石对着那白杏花吟颂道:“一陂春水绕花身,身
影妖烧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即便
为东风吹落,但那似雪花瓣却可在一陂春水上,顺流而飘,
芳洁不染。是为托物见志,寓意深长。

    在古代,春华映水,红艳出垣——如同唐诗人吴融在
《杏花》中所概括的那样:“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
头”,被认为是杏花最富于情态的两种景观。上面王安石一
诗,即敷衍的是前者。至于后者,更是经吴融“一枝红艳
(一作杏)出墙头”②的品题后,风靡诗坛。祖述者如宋代
陆游《马上作》:“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叶
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金代刘豫《杏》:“竹坞人家濒小溪;数枝红杏出疏篱。”元
好问《杏花杂诗》:“杏花墙外一枝横,半面宫妆出晓晴。”
明代朱曰藩《泾西杏花杂兴》:“墙东一树红如锦,莫怪先生
独闭门。”绘画也受其影响,喜用这个题材。元代郑允端藏
有五代南唐画家徐熙的杏花图,曾赞道:“曾记沉沉春雨后,
一枝斜透粉墙西。”明人陈锋则在自己画的一幅杏花图上自
题绝句云:“记得景乡回首处,一枝斜拂酒楼前。”真是诗情
画意,各有会心。
    ①宋·谢枋得《荆棘中杏花》。
    ②《途中见杏花》。

    宋祁是宋天圣二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诗词语言工
丽,曾作《玉梅春》词,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由于
一“闹”字下得好,传诵一时,被世人称为“红杏尚书”。
无独有偶,明代制度,设翰林院庶吉士,选进士优于文学善
于书法者为之,史可法任庶常馆教习期间,曾以《春日即
事》命题,让庶吉士们做。管水初,字一清,所写诗中一联
为“两三点雨逢寒食,廿四番风到杏花”,受到史公击节叹
赏,时人因呼之曰“管杏花”。

    人们把教育界称为“杏坛”,又把医学界称为“杏林”,
皆出之于古书上与杏花有关的传闻。杏坛,据说是孔子聚众
讲学之所。《庄子·渔父》:“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
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庄子》这里可能只是寓
言,并非实指。后人因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真的为之筑
坛,建亭,书碑,植杏。到了宋乾兴间孔子四十五代孙孔道
辅增修祖庙,移大殿于后,因以讲堂旧基*3石为坛,植以
杏,取杏坛之名名之,以后历代相承。后来转为凡是授徒讲
学处,都可叫做杏坛。

    杏林,即三国时东吴的一个叫董奉的名医,为人治病素
不收钱,只要求病人好了以后在地方上种杏树,病重者植五
株,轻者植一株,作为回报。经过一些年,他治愈病人无
数,得杏十余万株,蔚然成林。因他医术高明,功德无量,
人称他为“董仙”,称当地杏林为“董仙杏林”。打那以后,
世以“杏林春满”、“誉满杏林”等等来作为称颂医家之美
辞。

    明代园艺家王世懋认为:“杏花无奇,多种成林则
佳”①,是比较有道理的。在大型园林或风景区内,群植于
山坡和水畔是较理想的方式。杏是抗旱耐寒的树种,它以黄
河流域为分布中心,华北、西北、东北栽培尤盛。南方热带
地区一般是见不到它的身影的。古代许多人不完全了解这一
点,包括王世懋也是如此,所以当他在写《闽部疏》时,发
觉福建没有杏花,感到非常惊奇:“闽地最饶花,独杏花绝
产,亦一异也。”这可能同他是吴地人有关。农历二三月,
杏花一树万蕊,与桃、李争芳斗艳,恰堪鼎足,它们共同渲
染着欣欣向荣的春天,给人带来的是无限的融融春意。
          


   本产品其它图片(请点击图片,看大图)


   所有本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