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东风吹绽海棠开 2
 |  
                                                |  |  |  
                                                | 
 
 
 帝在位期间,赢得前所未有的殊荣,事见于我国第一部海棠
 专书、宋人沈立撰写的《海棠记》序言中:“尝闻真宗皇帝
 御制后苑杂花十题,以海棠为首章,赐近臣唱和,则知海棠
 足与牡丹抗衡而可独步于西州矣。”在此前后,我们还可以
 找到一些对海棠推崇备至的文字作为印证:“春里无*5敌,
 花中是至尊”①,“又于洲上植芳木,以海棠冠之”②,“望湖
 亭前有西府海棠一株,所谓汉宫三千,赵姊第一,良非虚
 语”。③其实,回过头来说,有海棠这样天仙般的劲敌,就
 牡丹、梅花而言,是荣而非辱,又何必斤斤计较于一时。还
 是宋人陈思说得好:“世之花卉,种类不一,或以色而艳,
 或以香而妍,是皆钟天地之秀,为人所钦羡也。梅花占于春
 前,牡丹殿于春后,骚人墨客特注意焉,独海棠一种,风姿
 艳质固不在二花下”,接着他说道:只是因为没有受到名诗
 人的吟赏,海赏未得荣显,到了本朝,由于真宗皇帝的品
 题,被列为圣品,从此*6耀千古④。陈思的话中含有这样一
 层意思.即群芳自有天予华质,且各宜其时,宠辱褒贬不过
 是暂时的,带有人们主观的片面性。不应胶柱鼓瑟,说一就
 只是一了。
 
 说到海棠未被名诗人赏识.该诗人指的是大名鼎鼎的杜
 甫。原来,海棠以蜀地栽培最盛,名品西府海棠更是冠绝一
 时,有“四海应无蜀海棠.一时开处一城香”⑤、“岷蜀地千
 里,海棠花独妍”⑥、“蜀之海棠,诚为天下所奇艳”⑦、“海
 棠品类甚多……就中西府最佳”⑧等种种赞誉,偏偏大诗人
 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弃官移居成都数载,竟吟咏殆遍,独不
 ①宋·王禹*2《商山海棠》。
 ②宋·祖秀《华阳宫记》。
 ③明·闻启祥《募种两堤桃柳议》。
 ④《海棠谱·序)。
 ⑤唐·薛能(海棠》。
 ⑤宋·沈立《英韶……无加焉》咏海棠五言百韵律诗。
 ⑦宋·宋祁《益部方物略记》。
 ⑧明·王世懋《学圃杂疏·花疏》。
 
 及海棠,多年来,世人对此耿耿于怀,视作是一桩憾事。也
 许按理,海棠若得杜甫品鉴,或可中唐以前已展露头角,遐
 迩传名了。只是人们这种想法未免失之于一厢情愿。约在杜
 甫过世两百年后,北宋突然冒出一个传言,称杜甫所以不道
 海棠是因为他的母亲名叫海棠。这一无稽附会之谈更从一个
 侧面显露了世俗之人的刻薄和不通。后终遭致清代学者李笠
 翁的抨击:“杜子美……生母名海棠,予空疏未得其考,然恐
 子美即善吟,亦不能物物咏到,一诗偶遗,即使后人议及父母,
 甚矣才子之难为也!”①一席话为杜少陵解了千年的一口冤气。
 
 丰姿艳质的海棠,当其欲开未开时,已引得人们像蜂蝶
 般的旦暮徘徊,逗留花前,不肯离去: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7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②
 
 更有大白天看得不过病,晚上点上蜡烛继续观赏的: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③
 
 诗中其实不单道出赏花人焚膏继晷的惜花之
 心,还借用有关唐明皇和杨贵妃的一则传说④,
 ①见《闲情偶寄·种植部》。
 ②唐·郑谷《海棠》。
 ③宋·苏轼《海棠》。
 ④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东坡作海棠诗曰:
 ‘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事见《太真
 外传》,曰:‘上皇登沉香亭,诏太真妃子,时妃子
 卯醉未醒,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
 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真海
 棠睡未足耳。’”
 
 暗写花如易醉嗜眠的美人,莫让她到了夜色深沉、月转回廊
 的时候蔫蔫然慵睡不醒。这首海棠诗历来脍炙人口,然苏东
 坡不独写诗,他还曾亲手栽种过海棠。据宜兴《邵氏家谱》
 记载,东坡与宜兴人邵民瞻是嘉枯( 1056— 1063)同榜进
 士,二人当年诗酒过从甚密,一次在邵氏家中作客时,东坡
 乘兴在邵氏庭园中栽种了一株西府海棠。令人惊异的是,这
 株海棠一直存留了下来,1929年,民国政府有关部门曾为
 之修筑围墙,砌屋三间,委派专人看管,并题匾为“海棠
 园”。今天,已逾九百高龄、被徐铸成先生叹为“稀有的宝
 贝”的这株海棠犹盛开不衰,成了中外游客慕名而至的一方
 名胜。
 
 古来又有一种草本称作秋海棠的,与海棠并无亲缘关
 系,它属于独立的秋海棠科的秋海棠属,高只有二尺左右,
 秋八月开花,因此又称“八月春”,它的花色粉红娇婉,这
 倒是与海棠有些相似。《采兰杂志》云:“昔有妇人怀人不
 见,恒洒泪于北墙之下,后洒处生草,其花甚媚,色如妇
 面。”所以它还有“相思草”、“断肠花”的别名。秋海棠分
 布于长江以南的各省区,北则可至山东。由于秋海棠的卵心
 形、边缘带绉的叶片其状酷肖民国时期外蒙古独立以前中国
 的版图,故曾被不少热血人士作为一个比喻,借用来表达外
 蒙分离后国土不整、金瓯残缺的激愤和遗憾心情。
 
 秋海棠较之海棠易于种植,毕竟草木有别。“春海棠颜
 色极佳,凡有园亭者不可不备。然贫士之家不能必有,当以
 秋海棠补之。此花便于贫士者有二:移根即是,不须钱买,
 一也;为地不多,墙间壁上皆可植之。性复喜阴,秋海棠所
 取之地,皆群花所弃之地也。”①秋海棠属于贫士之花,欲
 好待之,不必作金屋之想,所谓贫贱之交,正可以“贫贱骄
 人”耳。
 
 
 |  
                                                | 
                                                        
                                                               本产品其它图片(请点击图片,看大图) |  
                                                | 
 
 |  
                                                | 
                                                        
                                                               所有本类产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