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三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江山镇铜钵村(北纬25"10"41.4",东经116"58"34.9")
大客户客服电话:18950888550(优先)、18950888778; 零售客服电话:18039897890 客服QQ:18039897890
跳过导航链接
未登录 § 更改密码 | 登录  




   一枝春雪冻梅花 1




   梅真是一种高格逸韵的奇木,因为它的花蕊偏偏选在万
木萧瑟的暮冬早春日子里,凌霜斗雪,冲寒而开,这似乎有
违植物喜暖厌寒的品性,然而这正是梅花的本色;由于它先
天下而春,被视为报春的使者,或甚至就是春天的象征,长
久以来就赢得了人们的崇高礼赞。

    梅花原产我国。在上古时代,野梅的分布甚广,并不像
今天主要局限于江南、华南地区。古人很早就对其性状有了
较明确的认识。《山海经·中山经》说:“灵山……其木多桃
李梅杏。”桃、李、梅、杏,按现代植物分类学看,都属于
蔷薇科落叶乔木,<山海经》把它们并举,说明看到了它们
之间具有非一般的亲缘关系,同时又不为它们近似的相貌
(尤其是梅与杏)所迷惑。古人最早对梅的注意并不是它所
开的花,而是它结有酸果,只要把这酸溜溜的梅子晾干,就
能制为“*1”,用作代醋的调味品。《尚书·说命》有云:“若
作和羹,尔唯盐梅。”这里的梅就是干*2。《说文解字》
曾解释说:“*1,干梅之属,从艸,*1声。《周礼》
曰:‘馈食之*3,其实干*1。”’据1975年安阳殷墟商
代铜鼎中梅核的考古发现,证实了梅的食用史到今天
至少已有三千多年了。

     对梅花的爱赏,可以追溯至先秦。①(见插图8)“山有
佳卉,侯栗侯梅”,这位《诗经·小雅·四月》的无名氏诗人
所说的“佳卉”,当指全株的梅,自是包括它的花果了。西
汉刘向《说苑》载:春秋时,越国的使节诸发出使梁国,在
晋见梁王时,他手执一枝梅花作为见面礼赠送给了梁王。当
时梁王的臣属很不理解,认为献给堂堂一国之君只是一枝梅
花,哪有这样的礼数呢?不难从这个故事看出,长江南岸的
越国人民,当时已经深谙梅花的美,并形成了馈赠梅花以表
达友情的风习了,但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北方的梁国却无
此惯例,故梁王的左右一时非议起来,以为有轻慢之嫌,产
生了误会。

    赠送梅花,而且仅仅限于赠送一枝,以示友谊,这一特
有的民俗,在江南保持了很久。传说南朝刘宋时曾做过正平
地方太守的陆凯,与著名的史学家范晔交情很深,陆凯从江
南给当时在长安的范晔寄去梅花一枝,并附诗云:“折花逢
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自应是
越人的遗俗了(见插图9)。

    春秋时期野梅已引种驯化成家梅。随着园艺上的精心培
育,梅花的品种多起来了。到了汉代,单是皇家著名的上林
苑就有朱梅、紫花梅、紫蒂梅、同心梅、燕支梅、丽枝梅。
侯梅等名目,这些梅花异种属于珍贵的观赏木范畴(即属于
花梅而非果梅),食用价值方面的考虑是退居其次的。千百
年来,梅花品类日繁,如宋代范成大《梅谱》载有江梅、早
梅、直脚梅、官城梅、消梅、古梅、重叶梅、绿萼梅、百叶
缃梅、红梅、鸳鸯梅、杏梅等,明王象晋《群芳谱》载有玉
蝶梅、冠城梅、时梅、冬梅、千叶红梅、鹤顶梅、双头红
梅、冰梅、墨梅等,清陈*4子《花镜》载有照水梅、品字
梅、九英梅、台阁梅等。许多梅花品种的记载散见于各种方
志、笔记中,一时是难以寻检统计的。今天,中国梅花存有
二百多个品种,也可见发展上的一个大概。

    近人周瘦鹃先生在《我为什么爱梅花》一篇文章中,曾
为诸梅品第,认为“自该推绿梅为第一”。绿梅即范氏《梅
谱》所提到的绿萼梅,它青枝绿草,花瓣亦白中泛出绿光,
雅丽得很。周先生之评是否被人接受,姑且不论,但绿萼梅
为许多花迷所偏爱,倒是真的,古人曾将它比作九嶷山得道
的仙女萼绿华;宋徽宗时,东京御园的艮岳,还专门设有绿
萼华堂,堂前遍植绿萼梅。今天,我们知道绿萼梅属于直枝
梅一类,这一类梅的花型和花色最是变化多端,其中宫粉、
朱砂、玉碟等俱多佳品。

    不过,从常见色来说,梅花是以红、白二色名世的,而
且比较言之,人们似乎更赏识白梅(其实,绿萼梅古人亦有
归之为白梅一类的,如《群芳谱》曰:“梅先众木花……种
类不一,白者有绿萼梅”),这是因为白梅给人以更多美好的
联想吧。它寒肌冻骨,如雪如霜,冰清玉洁,幽淡雅丽,冷
香素艳,高情逸韵,人们这样赞道:“冻白雪为伴,寒香风
是媒”(唐·韩*5),“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
石),“缟裙素*6玉川家,肝胆清新冷不邪”(宋,苏轼),“半
点不烦春刻画,一分犹仗雪精神”(元·吕诚),“琼姿只合在
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
来”(明·高启)。

    古人赞赏梅花,除了色香外,还特别注重其枝姿的美和
韵味。清人龚自珍曾总结说:“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
欹为上,正则无景;以疏为贵,密则无态。”正因为这样,
枝垂如柳的垂枝梅(即《花镜》所说的照水梅)和枝曲如龙
的龙游梅这两个在艺梅史上属于形成较晚的类别,近数百年
来更为人所津津乐道。然而这一审美价值取向的意蕴,其实
质并未超越宋代隐士林逋的《山园小梅》诗: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疏影参差,横申斜屈,推崇梅姿的这一风骨神韵,尽在
这“疏影横斜”四字中道尽矣。此诗联是自古以来公认的咏
梅绝唱,它不仅传神地刻画出梅花的姿态,还营造了一种超
凡入圣的审美意境的极致:梅花的特质与其周遭的时空氛围
已全然融为一体,具有着高度浑然的协调性,人们对其中的
美必须从总体画面上才能加以体验和把握。玩花弄草,要讲
究情境,这又是国人独到的造诣吧。宋人张*8曾在《梅品》
一书中,列举二十六种宜与梅花相映衬、烘托的幽境雅物:
淡云、晓日、薄寒、细雨、轻烟、佳月、夕阳、微雪、晚
霞、珍禽、孤鹤、清溪、小桥、竹边、松下、明窗、疏篱、
苍崖、绿苔、铜瓶、纸帐、林间吹笛、膝上横琴、石枰下
棋、扫雪烹茶、美人淡妆簪戴,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

    梅于南北朝时“始以花闻天下”(杨诚斋语)。自刘宋的
鲍照首开咏梅文人诗的先河,加之萧梁的何逊写有被后人誉
为“自去何郎无好咏”的《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诗:“兔园标
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枝横却月
观,花绕凌风台……”,从此梅花芳名大振,咏梅之风亦由
此长盛不衰。人们爱梅,因为它神、韵、姿、香、色俱佳,
尤其难得的是,它具有不畏风寒、迎春傲雪的异禀劲节,这几乎成了人们吟哦的永恒主题: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自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②

        *9枝半著古苔痕,万斛寒香一点春。
        总为在今吟不尽,十分清瘦似诗人。③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④

    冷艳幽香冰玉姿,占断孤高,压尽芳菲。东君先暖
    向南枝。要使天涯,管领春归。不受人间莺蝶
    知,长是年年,雪约霜期。嫣然一笑百花迟。调鼎
行看,结子黄时。⑤

    历史上曾流传许多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如南朝宋武
帝的女儿寿阳公主,一日卧于含章殿下,梅花落在她的额
上,留下五瓣的花形,拂之不去,遂号“梅花妆”,宫女竞
相仿效,成为一种时尚的样式。(见插图10)梁诗人何逊,
居职洛阳,由于思念昔日杨州官舍前的一株梅树,竟然向上
司打报告,请求再去扬州做官。回到扬州,花正盛开,他高
兴得在花前整整徘徊了一天,真是爱梅成癖了。后来好事者
封何逊和寿阳公主为梅花的男神和女神,便是依托这两则传
说。


   本产品其它图片(请点击图片,看大图)


   所有本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