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每周一篇——蕨(四)
 |  
                                                |  |  |  
                                                | 
 
 
 这次应该接着说蕨的繁殖了。
 
 蕨的繁殖与一般的植物是不一样的,它们并不像其它植物一样开花结果。
 
 蕨类的繁殖过程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平时我们看到的都是孢子体,孢子体长大
 后会产生孢子,孢子萌发后并不成为我们平常所见到的蕨,而是长成配子体;配子体长
 了一定时间后,会产生精子和卵子,再结合后才从配子体上长出新的孢子体,这样才完
 成世代交替过程。但这也不是唯一的方法,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还可以通过无配子
 和无孢子生殖来加速完成生活史。
 
 上面一段是书上看来的:)先介绍一下,让以前不知道这些的人可以有一个大概的了
 解。
 
 首先说说孢子体。各种植物的孢子生长部位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很多都是生长在叶
 背面的孢子囊里,很多时候这些孢子囊也有非常好的观赏性,它们的形状颜色各不相同
 ,非常奇特,在野外看到的大多数蕨类孢子都是这样长的;也有的是叶子边缘反卷把孢
 子包在里面,比如蜈蚣草就是典型;上面所说的两种大都是孢子直接长在营养叶上的,
 还有一些蕨类到了繁殖期会长出特别的生殖叶,关于这种蕨我只想说一个例子:荚果蕨
 !这是我在北京观察到的典型北方蕨,它的营养叶和一般的蕨类一样,而繁殖期(就是
 现在!)在一圈营养叶中心长出很多生殖叶,看起来有鸡毛掸子的感觉……呵呵,如果
 想见一见的话可以在最近去北植北园看看。
 
 另外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比如满江红和卷柏,资料上记载它们的孢子体会产生大小
 两种孢子,萌发出来的配子体分别有精子器和卵子器,二者产生的精子和卵子结合才能
 有我们平时所见到的孢子体的产生……可惜的是我一直没有观察到它们的孢子,卷柏在
 野外不是很容易找,而种植我也没有成功过,ft;满江红种在家里不知道是环境不合不
 产生孢子还是孢子形态特殊不容易观察的缘故,我也没有看到过孢子……
 
 在繁殖季节从蕨叶的孢子囊上能收集到一些孢子,但里面常混有大量粉末状杂质,
 最早我竟然还曾经把这些粉末当成是孢子,呵呵,其实孢子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小,一般
 的孢子也都有花笼种子那么大(也就是零点几毫米吧)有的更大的甚至直径能接近1mm左
 右。不过即使这样大的东西,一阵风还是可以把它带到很远的地方……
 
 然后它就会萌发成一个配子体,相信大多数人没有见过配子体,因为相对于孢子体
 来说它太不显眼了,一般就是一片面积还不到1平方厘米(我种的配子体直径都只种到5
 mm左右)的绿色小薄膜,平平地铺在地面上,和地钱倒是有几分相象。至于精子器和卵
 子器我想这可能不是肉眼能看清楚的……因为我曾经种过好几种蕨的配子体,都种成了
 孢子体的成株,还是没见到这些器官……
 
 配子体不像孢子体有那么强的抵抗力,虽然它也有一定的抗旱能力,我种的时候常
 有土壤干燥挺长一段时间的情况,配子体都没有死掉,但是相信时间再长它是吃不消的
 ……在种植了几个月后会有孢子体长出来,我是从秋天开始种的,到第二年春天到初夏
 就陆续长出孢子体了。在受精的时候应该是需要较高湿度的,可是我并没有理会这些事
 情,它们还是成功受精了(呵呵,南方的好处)。而且通过那次种植我也肯定了配子体
 可以自己用自己的精子受精,因为有的种类只有一个配子体,这一点应该是很有用的,
 在野外如果配子体密度不大的话,精子想通过水为媒介传播并不是很容易的事,与种子
 植物花粉的传播根本没法比……当然当然,前面提到的大小孢子分别产生雌雄配子体的
 种类应该是需要异体受精的。
 
 孢子体刚开始长的时候并没有我们平时见到的蕨叶那么漂亮,我种的几种:野鸡尾
 金粉蕨、井栏边草、凤尾蕨、蜈蚣草,还有几个自己都记不起来是什么了(呵呵,不认
 识……)长出来的第一片叶子基本上都是一个小扇形,扇形的半径只有1cm左右;等第二
 片叶子出来的时候就有不同了,象野鸡尾金粉还有好象是凤尾蕨吧,就开始向鹿角的形
 状发展了,等到出了几片叶子后种类特征就慢慢开始显现出来了。今年又观察到了槲蕨
 的幼株,是先长出一个豆子那么大的毛茸茸的根状茎,小叶子就长在上面,随着根状茎
 不断伸长,新生出来的部分又有新的叶子长出来,可是这些叶子都是长圆形的,但我不
 知道这到底是槲状叶还是营养叶,不过我趋向于认为这是营养叶,具体的情况等sogo继
 续作跟踪报道……
 
 显然这种有性生殖对植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过我的观察让我相信:无性繁殖在
 野生蕨类的生存中也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这次就只介绍一些无性繁殖的情况,至于意义等下次再分析吧……呵呵,前面太罗
 嗦了,没控制好字数……
 
 最普通的无性繁殖方法就是根状茎的扩张。一般的蕨类都有长长的根状茎,它能以
 很快的速度生长,很快地扩张自己的领地。我用“很快”来形容这个过程一点也不过分
 ,一般的花盆用来种一些根状茎喜欢到处爬的蕨的话,可能一个月后它的根状茎就已经
 把花盆巴满了,甚至有可能从花盆边沿钻出来……至少在南方潮湿的环境下这很常见。
 当然也有一些蕨的根状茎就是不长长,但这些蕨的根系(或许我所说的根系就是细的根
 状茎?)伸张出去后有可能形成新的根状茎,荚果蕨就是这样的,上次挖来种在水房里
 的那个过了一个夏天边上已经长出好多小植株来了……
 
 另一些不用根状茎了,它们直接贴着地面生长,枝条伸到那里碰到土了就扎下去,
 形成新的根系,这样的扩张方式速度也是相当可观的,如果有机会得到这种蕨的话(比
 如翠云草),你可以试试,保持一定湿度,让新茎碰到土,从早上到晚上应该就已经有
 根扎下去了。
 
 另一些,满江红、槐叶萍之类的,则是不断分生,一个大植株变成几个小植株,小
 的长大了再分,至于速度……我想在前面的文章里我应该描述过了,实在是让人发疯…
 …
 
 还有一些就比较有意思了,胎生狗脊蕨是我亲眼看到的一种蕨类,它的叶子也是羽
 状复叶,在叶子上裂片边上的叶脉上会长出很多小植株,小植株就像一把没有柄的勺子
 ,特别有意思,这些小植物落地后就能长成新的植株,可惜的是我当时居然没有带一些
 回来……不知道当时是怎么想的,也许是嫌它长得太大了吧……还有一些类似的如过山
 蕨铁角蕨我没有亲眼看过,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查找一些资料。
 
 另外有些蕨如卷柏的叶子如果碰掉下来的话(好象卷柏的叶子特别容易被碰掉)接
 触到土壤也会长出根系,并在小叶片的腋部长出叶子成为新的植株。
 
 
 
 |  
                                                | 
                                                        
                                                               本产品其它图片(请点击图片,看大图) |  
                                                | 
 
 |  
                                                | 
                                                        
                                                               所有本类产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