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周一篇——蕨(三)
|
|
|
前两篇是流水帐式地记录了看到的一些东西,这一篇开始则准备写我观察后得出的 一些看法,但这毕竟只是我个人通过有限的观察得到的结论,所以错误是肯定难免的; 而我也并不在乎自己所写的是否一定非常正确,只是把自己的观点拿出来供大家参考罢 了。
一、附生蕨与非附生蕨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
以前我对此并没有特别的认识,而且还一直以为二者差不多,因为很多非附生蕨都 能长在墙壁或是其它一些悬空的地方。如我前面所描述的那样,在南方墙壁上生长的蕨 类种类是比较丰富的,而这上面生长的都是典型的陆生蕨类,所以我曾认为把这些蕨算 做附生也是可以的。
我想要认识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明白一个概念——附生。前面所说的两种蕨类——真 正的附生蕨和长在墙壁上的蕨类——所附生的对象是不一样的:附生蕨所附生的是树干 、岩石等完全暴露在空中的物体;而一般长在墙壁上的蕨类所附生的不是墙壁,而是墙 壁上的泥土!
在南方潮湿的环境下,墙(特别是砖墙)上会有苔藓生长,苔藓不断生长、死亡,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就会形成土层,另外或许砖本身的风化也能推动这个过程。一些有 年头的墙壁(特别是朝向北面的)上面能看到很多苔藓,而苔藓下面可能就有厚达数厘 米(绝对不是夸张)的土层,而且是非常肥沃、保水透气性都很好的优质土壤。在这样 的土层上一些小型的、有一定耐旱能力的蕨类能生存是不足为奇的。
再仔细观察一下还可以看到,这些蕨类在墙壁上的扎根位置基本上都在墙缝里,这 是也土壤最容易积累的地方,这一点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些蕨类生长的重要条件是所在 位置有土壤。而且常看到一个生长点断水时间稍长后上面的蕨类就死亡了,这些蕨没有 特别的储水能力,水分主要还是靠土壤来提供。
再回过头来看看真正的附生蕨类。槲蕨经常生活的地方是树干和岩石上,它所在的 树干上只有特别薄的一层附生苔藓,基本上可以算是裸露的,而且它的根状茎是浮在苔 藓上面的;而它生长的石头我也仔细看过,基本上还没有太多的风化,有的甚至连苔藓 都没有长。它所需要的水分主要是靠自己的粗大的根状茎储存。
再后来我又观察到槲蕨的幼苗有很多都在地面上生长的,并且有的都已经形成黄豆 那么大的根状茎了,但最后却没有在地面上看到有成年植株的存在。不知道具体是什么 原因,但我认为地面并不是它们生存的合适环境。
再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生长在这种环境下的附生蕨类是非常健康的,长得非常好; 而墙缝里的那些蕨则过得显然不如长在地面上的同类好。这也说明了墙壁上根本不是它 们最合适的生长场所。
通过这些分析,我认为附生蕨和长在墙壁上的一般蕨类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但也有一些蕨类就很不好说,比如瓦韦,可以认为它是一种真正的附生蕨,但在墙 壁的青苔或是瓦房顶上由苔藓积累出来的土层里经常可以看到它的存在。不过在地面上 的确是没有看过这种蕨……
二、生存环境对植物有很大的影响
要是觉得大自然到处都是植物生长的天堂就不对了。
的确有的地方是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对一般蕨类来说,山阴面的小溪边是绝好的 环境,这种地方的蕨都长得肥头大耳……但其实很多蕨都生长在非常不理想的环境下。
前面说到的墙缝就是一个例子,墙缝里长出来的蕨总是很瘦小的。这里的蕨长得瘦 小因该是由于营养水分长期供应不足引起的;另一方面,长成这个样子其实对它们本身 是有利的:叶子少又细瘦能减少水分的蒸发,这对于在这种恶劣环境下生存是非常重要 的。我曾经把一棵蜈蚣草从墙缝里移出来种到花盆里,原来它是非常细瘦的(可能不过 是几厘米高吧),但给予好的环境后,居然在几个月内高度就超过了1米!后来有一次两 天没有给浇水,它所有的叶子都枯黄了。原来在墙缝里两天得不到水分是非常正常的事 情,因为叶子少又小,它完全能抗得过去,而一旦过上了好日子,长肥了则一脱水就枯 萎。说明植物的形态是环境造就的,同时也可以用来适应环境。
我记得有位作家在文章中写到:生长在这种恶劣环境中的野草,它们的种子一旦飘 落到田野上,一定会有更强的生命力……我只能觉得这是作家的一相情愿罢了。就观察 的蕨类来说,长在恶劣环境下的植株不但孢子少,而且还更小,我不相信用这样的孢子 繁殖出来的后代能比健壮植物繁殖出来的后代更健康。
不过这种地方的植物本身如果被移出去的话,那在一段时间内生长势头是非常惊人 的,就像我前面所描述的那棵蜈蚣草……
这还只是说了恶劣环境对成年植株的影响,对于幼年植物,环境的影响就可能是要 关系到生命的了……
这就是我下周要写的观察结果——蕨类的繁殖。敬请关注蕨(四)!
|
本产品其它图片(请点击图片,看大图)
|
|
所有本类产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