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蕨类(一)
 |  
                                                |  |  |  
                                                | 
 
 
 这篇文章是我这一次些的关于蕨的臭文章的第一篇。我的意思是先向大家描述我自
 己观察的蕨在野外的生长情况,然后阐述我基于这些观察结果上得出的一些观点,最后
 一部分是我以前种蕨类植物时的一些经验体会。所以把这几篇每周一篇连起来看才是一
 篇关于蕨的较完整的文章。
 
 至于为什么不一次都写出来,一是由于一次写那么多太累了,另一方面每周要找一
 个能哼唧出上千字的话题也不是一件容易事,所以一个主题要省着点,分几次用,嘿嘿
 。
 
 首先想说的是附生的蕨类,我在野外观察到的只有几种:槲蕨、瓦韦等,以前曾经
 看到过更多的如金鸡脚一类的,但这次回去没有发现它们的踪迹了。附生的蕨类一般都
 有一定的耐旱能力。如槲蕨有很粗的根状茎,而且早在它还是很小的时候,就拥有相对
 于本身来说很粗的根状茎了;而它的不育叶则紧紧包在根状茎上,这样对减少水分的蒸
 发是绝对有好处的,另一方面或许还能利用它来积累一些有机物,用以提供少得可怜的
 ,但对槲蕨本身来说已经是足够的养分;它的可育叶应该是它散失水分最严重的部位了
 ,但仔细观察可以知道,它的可育叶是革质的,一般来说这样质地的叶片水分都不容易
 蒸发,所以虽然它的可育叶表面积很大,我认为散失水分没有其它一些植物的叶子更严
 重,而且在环境不好的时候,槲蕨的可育叶会很快枯黄并掉落,而在水分充足的时候又
 会长出新的叶子,这样也是对干旱的一种适应。瓦韦没有特别粗大的储水部分,但叶子
 也是革质的,并且在干旱的时候叶子会向内卷曲,有水分的时候又会很快伸展开来,这
 个过程很快,在采集过程中就可以看到,采集来的瓦韦在路上耽搁的时间稍长叶子就有
 内卷现象,而一得到水分就能较快伸展开来。
 
 附生蕨类在野外生长的地方大概最多的就是树干和岩石上,但并不是所有树干和岩
 石都适合它们生长。先说树干,首先不能是每年掉树皮的树,比如悬铃木每年都要褪掉
 一曾皮,这样的树上是没有什么附生蕨类的;而特别合适的树皮有两种,一种是树皮上
 有很多皱褶的那种,另一种是像柏树那样树皮层纤维状,这样两种情况下,树皮能较长
 时间保持潮湿,并且这样的树皮容易着生苔藓,为蕨类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而石头
 一般都是靠近水边,能经常保持潮润的才可以。这些条件不难理解,因为虽然这些植物
 的成体对干旱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但幼株则不一样,经不起太长时间的干旱。在野外发
 现的所有的幼株生长的地方都是相当潮湿的,这也决定了瓦韦生长的地方总比较潮湿;
 而槲蕨成体能爬到较高的树干上,那里的确是比较干燥的,但一般只有在靠近地面比较
 湿润的树干上才有幼株,我相信高高的树干上的槲蕨是较低处的幼苗利用不断长长的根
 状茎爬上去的,这个问题在后面我还会讨论到。
 
 当然还有一些其它地方有这些个蕨类的生长,如瓦房的房顶上,这也是瓦韦名字的
 由来。
 
 下面我分别介绍一下观察到的这两种附生蕨。
 
 首先是槲蕨。我在野外找到了从根状茎还不如一粒黄豆大的幼苗到布满了整棵大树
 茎干的大植株。在它很小的时候,它就拥有粗大的根状茎了,而后这条根状茎不断伸长
 ,在伸长的部分就开始出现叶片,这个时候的叶片还没有槲蕨的特点,而是长条状的,
 之后再慢慢长大,才出现大量不育叶,并且将根状茎包住,而后才能长出大而漂亮的可
 育叶,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认识的槲蕨的叶子。在它还是幼苗的时候,它绝对是生长在比
 较湿润的地方的,比如树干的下部,这里靠近地面,有很多杂草制造潮湿环境,而且在
 靠近地面的地方阳光也不是很强烈;甚至在地面上都能找到一些根状茎大如黄豆的个体
 。但是它的根状茎绝对不会长在基质里面,而是在其表面,在树干上、岩石上都是如此
 ,就是在土壤表面的个体根状茎也是完全浮在土表面上的。长大后生长的环境可能会更
 恶劣一些,如爬到较高处的话,不但湿度得不到保证,光照也变得非常强烈。事实上如
 果能给予较荫蔽又潮润的环境,它能长得更好,比如一些长在高不过两米多的小柏树上
 的槲蕨生长环境就较阴湿,这样的植株叶子就油绿肥大,而一些长在高处的很大的植株
 ,在一段干旱的时期过后,所有的可育叶都显得焦黄,并且有大量枯落。
 
 瓦韦相对于槲蕨来说生长的环境就较潮湿了,而且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生长在已经由
 苔藓类改造过的地方的,特别是苔藓生长多年后积累起了一定厚度的基质的地方更利于
 它的生存。当然,这一方面也是由它体形较小,不能耐长期干旱决定的。很多瓦韦在树
 干上生长时最后都长成一把折扇打开的形状,相当别致。
 
 说到附生的蕨类,我还要跑跑题说另外两种植物,苔藓和地钱。要说的只有一个情
 况,那就是对于一片苔藓来说,在它们中间长出一点地钱就会是一场灾难。地钱能够覆
 盖在苔藓上面生长,而它的叶片互相靠得很紧密,所以苔藓不能在一片地钱霸占的地盘
 中找到空隙长出来。这样很快原本是苔藓生长的地方将完全被地钱占领。这个现象是我
 在自己家花盆里发现的,并且在野外看到了类似的现象。
 
 以上是对附生蕨的一点观察所得。
 
 
 
 |  
                                                | 
                                                        
                                                               本产品其它图片(请点击图片,看大图) |  
                                                | 
 
 |  
                                                | 
                                                        
                                                               所有本类产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