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玟瑰花引起的回忆
|
|
|
玫瑰在西方是友谊和爱情的象征,情人节送上一束火焰般的玫瑰花,那鲜红欲滴的 颜色,清洌芬芳的气息,伴随著炽烈的情感,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多麽令人心醉的时 刻! 在北美科罗拉多志留纪(地质年代)的地层中,考古学家找到了古玫瑰化石,据此推 测玫瑰至少也有四亿多年的历史了。 最先把玫瑰奉为“花中皇后”的是古希腊人,他们赋予玫瑰特别浪漫的气质,传说 美神维纳斯正在沐浴,被爱神丘比特窥见,美神娇羞无比,腓红的双颊竟化作两朵艳丽的 玫瑰花…。 十五世纪英国发生两个王族争夺王位的战争,双方各以红,白玫瑰为家族标志,这 就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玫瑰之战”,後来两族通婚修好,开创了英国的都铎王朝,以此 英人就把玫瑰定为国花。将玫瑰誉为国花的还有欧美的许多国家。 玫瑰、蔷薇、月季的英文名称都是ROSE,它们同属蔷薇一族(蔷薇科),长相十分 相似,玫瑰天姿国色,花单生;月季容貌俏丽,花多并蒂:蔷薇娇小婀娜,花满布枝头。 玫瑰在中国也有过骄人的历史,早在五千年前,我国先民就已开始驯化野生玫瑰,与 玫瑰结下不解之缘。到了汉代,种植玫瑰更成了一时风尚,全国各地都有玫瑰庄园,京都 洛阳玫瑰花开时节,万人空巷俱来观赏,汉武帝为博妃子一笑,钦赐蔷薇“佳人”百金 ,从此蔷薇便有“买笑花”之名。 儿时的我对玫瑰也曾有过一次很深的印象,那是1948年仲夏,我家从香港迁回唐家 居住,我就读于唐秉权先生执教的八至十三保小学,我们的上辈是至交好友,我第一次随 父亲前去拜访他,他家住在龙顶後门山前,两层高大的青砖瓦屋,乡人称之为“大楼”, 是唐家当时的一流建筑,可与唐天熊先生旧居的“後楼”相比美。 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家庭前种植的玫瑰和素馨,其时正怒放,碗口大的花朵红白相染 ,浓香扑鼻,艳丽无比。淑瑜姐(秉权先生的二妹)向我介绍,这些名贵品种是她曾祖 唐廷枢从国外带回的。秉权先生教我们国文和算术,我至今仍对课堂上朗朗的读书声记忆 犹新,我们儿童象东方升起的太阳,光芒万丈;象含苞欲放的花朵,鲜艳可爱……。同年 秋季家乡解放,淑娴姐(秉权先生的大妹,六区中学学生)来学校教我们唱新歌迎大军, 其中一首的歌词大意是:离开屋子往外走吧!现在已经是春天,为甚麽你还关著大门,难 道你以为还是冬天?当时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确实感受到这“春天”的气息,充满了对 未来生活的憧憬。 世事沧桑变幻,由于各种原因“大楼”遭到了历史的浩劫,受到严重的摧残,于六十年代初 终被毁为废墟,艳丽无比的玫瑰和素馨自然早已辗为尘土,此後我再也未见到如此名贵的玫瑰和 素馨。我读初一下学期时,淑瑜姐中途退学,与班上同学不辞而别,不知其踪,我们两家也从 此中断了联系,如果他们能见到我这篇回忆,想来亦会感慨良多!据说,八十年代“大楼”在落 实侨房政策时得以落实,但毕竟已在唐家地方失去它的风采,只能在“村史”和老一辈人中留下 印像。 五十年弹指间,“大楼”所在的龙顶昔日风光已经不在,如今只留下一片残垣败瓦的痕遗, 代之而起的是镇里一栋栋现代楼房建筑。往事若烟,逝者如斯,曾岁月之几何,江山已不可复识 。儿时曾读黄谷柳(解放前香港进步作家)著的《虾球传》,描写一个香港流浪儿回大陆投奔革 命的过程,书中的主人公虾球参加了游击队,在一次行军途中踢伤脚趾,三姐替他剪除那将脱落 的脚甲时说:忍著点痛,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是的,随著时光的流逝,家乡古老质朴的田园 风貌已在人们的心中逐渐淡化,它将以现代市镇式的姿态再现在我们的眼前,在新旧转型的历 程中,难免是会产生阵痛和不安的。 注:(1)唐天熊:当年六区中学(即现唐家中学)训育主任,唐家知名旅港乡亲,日前去世。 (2)唐廷枢:“洋务运动”初期著名实业家,唐家人。(唐乃赫)
|
本产品其它图片(请点击图片,看大图)
|
|
所有本类产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