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的生存策略
|
|
|
非常遗憾,我们以前怎么就没有认真思考过植物的生存策略问题?我们总是以为:植物
没有思想,策略———那是我们人类所独有的。出于这个原因,我们经常帮助植物们考
虑生存问题,并用化学农药直接帮助植物们解决遇到的一切病虫害。按照我们的理解,
植物不能用跑开的办法保护自己,实在是太软弱了…… 可是,在亿万年的进化中,那些无奈、被动,不能奔跑、也不能行走的植物,在众多
的以它们为食物的动物面前却生存了下来,这能不使我们感到惊讶吗? 自然界中,大多数植物都有毒,吃得多了便会有害,有时还有可能中毒,这是生活常
识。即使是最可口的水果,吃得过量也会使人倒胃口,这又是为什么呢?直到最近,科
学家才弄清楚,这些有毒物质并非进化过程中带来的副产品,而是植物对抗昆虫和食草
动物的一种防御手段。它们在自然生态环境平衡中起着关键作用。 有时我们会发现植物的叶子上有许多被虫咬过的痕迹。你注意过没有,那些被虫咬过
的小孔都不很大。初看,还以为是小虫所为。仔细观察,才发现那些美食家个头并不小
,只不过它“品尝”完一个地方马上又换一个地方。它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进食方式?原
来,它们吃植物时,植物不断产生一种叫抗虫酸的化学物质,而且浓度越来越大,使虫
子们感到越吃越难吃,所以只好换个地方再吃。 一场虫灾过后,有的叶片疮痍满目,但仍是绿色常在。因为这些叶片仍然能进行有效
的光合作用。仔细统计,那些受到伤害的叶片,其幸存部分从不少于3/5。并且,通过
一次灾难,这些叶片再次受到伤害的机会就大大降低了。 而人工栽培的植物就不能用这种办法,因为它们已经不能制造出抗虫酸来保护自己了
。也许,这就是人们选择可口的植物来栽培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在美国东海岸有一种羊
茅草,它自己虽然不能产生抗虫酸之类的物质,但马吃了它也会很快病倒。这又是为什
么呢?原来,长得很高的羊茅草的根部有一种霉菌能制造很强烈的毒素。羊茅草保护自
己的办法,就是利用这些毒素,把它运到叶片顶端,以阻止食草动物来吃它。 在澳大利亚,树袋熊看起来总是昏昏欲睡的样子,这是因为它吃了桉树叶。桉树叶中
有一种令动物困倦的化学物质。正因为如此,桉树很少遭到其他昆虫的伤害。一些多汁
植物,比如马桑,它们本身就是产生毒汁的工厂,它们生产的毒汁,足以抵抗草食动物
的袭击。又比如我们常见的夹竹桃,有毒,人畜误食可致命,它一生很少遭遇害虫(除
夹竹桃蚜外)的攻击,其茎、叶本身就能制出很好的杀虫剂。世界上最毒的植物可能要
数毒箭木了,它分泌的毒汁可以杀死大象。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植物的种子(如苦杏仁
)也特别有毒,因为它们如果被动物消化,也就等于挫败了植物的繁殖计划。 有些野生植物,如臭牡丹,它的全身能散发出奇特的气味,使得大多数昆虫不敢或是
不愿接近它,动物也从不把它当食物。可是当需要传播花粉时,它又开出沁人心肺的花
,引诱多种昆虫来为自己服务。 还有一些植物,比如卷心菜,在它们遭到昆虫攻击时,不能像其他植物那样制造出足
够的毒素来阻止昆虫的伤害,可它们能释放一种特殊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引来这种昆虫
的天敌,从而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有的植物更有意思,它们的叶面上长出许多凸起的小疙瘩(比如木芙蓉),或是紫色
的叶面上杂有红、黄的小斑点(比如彩叶草),或是绿色的叶面上,点缀着许多黄色的
小点(比如斑点兰),它们用这种办法来欺骗产卵的蝴蝶,让蝴蝶们以为,这儿已经产
卵了,还是到别的地方去吧! 科学家在研究蚜虫为什么不喜欢吃野青菜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野青菜在被蚜
虫侵害时,能分泌一种特殊的蛋白质,蚜虫吃了后,这种蛋白质粘在蚜虫嘴的吸管上,
堵住了蚜虫的味觉,使之误认为没有吸到青菜汁,就到别的地方去吃了。而人工栽培的
青菜,没有这种蛋白质。类似的植物还有榕树,它们身体里分泌的白色稠密液体,没有
一种昆虫喜欢。所以人们才会在云南发现活了1000岁的榕树群落。 在北美洲,有一种竹子,它能将电荷存储在枝叶上,当草食动物靠上它时便会遭到电
击。前不久,植物学家在非洲安哥拉西部的热带森林中还发现了一种叫杆柯树的奇特树
木,它的枝条间,长有许多拳头般大的球状物,被植物学家称为节包。节包里盛满了透
明液体。一旦遇到山火,这些奇妙的液体就像一个个“自动灭火器”,喷射出含有大量
四氯化碳的白色泡沫将火苗扑灭,使自己免遭灭顶之灾。有趣的是:四氯化碳正是我们
人类常用的灭火剂之一。 植物没有神经系统,但是它们有电信号传输系统和激素系统,能够使它的各个部分都
知道某个局部发生了事故。白杨树有着惊人的信息交流系统,它甚至以通知它附近的树
。一片叶子受伤后,一种挥发性化合物“甲基茉莉酸”从伤处挥发,它能使附近的叶片
进入蛋白酶抑制剂反应,旁边别的叶片也跟着发生这种反应。这类防御性反应,通常都
能使昆虫吃后不舒服。 植物除了要经常对付动物们的侵害以外,还要对付病菌的进攻。当病菌进入植物时,
有的植物也会发烧。比利时根特大学的植物学家发现,受花叶病病毒感染的烟草作物,
烟草叶上会出现“发烧”点,其温度比周围的叶子表面高0.3~0.4℃。在非洲卢旺达
的原始森林里,就有一种常绿灌木,它含有一种类似阿司匹林化学成分的汁液,具有退
烧的功效。当地人感冒发烧时,只要从树上摘几片叶子,放入嘴里咀嚼,就可以退烧了
。在墨西哥有一种名叫“特别斯”的树,对于治疗皮肤烧伤有特殊的疗效。经过专家试
验测定,它的树皮中含有两种抗生素和强大的促进皮肤再生的刺激素。值得一提的是:
植物在对付病虫害的过程中,产生的这些化学物质,还有可能为我们人类提供医治疑难
杂病的药物。而热带雨林中的植物,它们的进化是最有效的,所以说,热带雨林是我们
人类的天然医药宝库。 动物和植物并不是天生的敌对物种,多数情况下,它们有一种互利互惠的关系。有时
,它们之间还存在一种亲密无间的共生关系。在非洲,有大量的专吃植物的动物。金合
欢用刺来保护自己,虽然有的动物被挡住,但长颈鹿不理会它们。于是,它们就征集了
大批的蚂蚁卫兵,只要长颈鹿来咬金合欢,卫兵们就会马上倾巢而出,向长颈鹿的舌、
鼻以至颈部发起进攻。长颈鹿被折腾得异常烦恼,只好离去。金合欢在隆起的刺根部,
为蚂蚁提供免费住处的同时,还在叶片的顶端为蚂蚁提供蛋白质小颗粒,作为蚂蚁幼虫
的食物。作为回报,任何胆敢落脚金合欢的昆虫,也都同样会遭到蚂蚁们无情地驱赶。
可见,在自然的环境下,生命体是不会被动地受制于环境的。为了生存,植物们都有
自己的一套生存策略。 只有到了今天,在我们人的面前,植物才显得那么没有了生存的办法。我们看到,一
大片一大片的林木,竟然经不起一场病虫害!继“三北”防护林的杨树大面积遭到天牛
灾害后,最近,苏、皖、鲁、浙又暴发大规模的松材线虫病害。如同人们提出为保卫“
三北”防护林而砍树一样,人们又提出为保卫黄山松(见2001年5月11日《中国环境报》
)而砍树。既然我们用农药不能保护林木,那么,我们加入病虫害的毁灭队伍……防止
病虫害的蔓延,这当然就是一个好理由。谁也不会为扰乱了大自然的秩序而负责任。 这———也许就是我们人的生存策略?同植物的生存策略相比,更显得简洁明快!
|
本产品其它图片(请点击图片,看大图)
|
|
所有本类产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