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三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江山镇铜钵村(北纬25"10"41.4",东经116"58"34.9")
大客户客服电话:18950888550(优先)、18950888778; 零售客服电话:18039897890 客服QQ:18039897890
跳过导航链接
未登录 § 更改密码 | 登录  




   中国常见食用菌分布地区





一、 东北地区
东北部直抵国界,西部和南部大致从大兴安岭东侧向南延伸,包括辽东半岛和山海关。

本区冬长寒冷,夏短温暖,降水丰富,菇类产量以最热月份7月、18-23℃为最盛。有生
有红松Pinus koraiensis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的森林下与松树形成菌根的松口蘑
(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此菌与西南区兼有,该菌含有肉桂甲酯(Methyl cinn
amate)、辛醇烯(Octenol-3)等芳香物质,备受食者欢迎。在栎树林下的长白山乳菇Lac
tarius changbainesis Wang et Xie,似只限于本区。加拿大虫草Cordyceps canadens
is Ellis et Everh。是北美洲、日本和本区兼有的菌物。月夜菌(日本亮耳菌)Lampt
eromyces japonicus(Kawam.)Sing是一种夜间发光的毒菌,见于本区和日本北部。在榆
树上生长的榆耳Gloeostereum incarnatum S. Ito et Imai,人工培养成功,现已在国
内推广。

二、 华北地区
本区东临黄海、渤海,北与东北地区和内蒙古地区相接,西边洮河、泯山,南部以秦 岭
北坡和淮河为界,本区北部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南部为温暖半湿润季风气候。7月份气
温由北往南由17℃递增至28℃。本区的泰山,为茯苓Wolfiporia cocos的传统产地,其
菌核含有丰富的菌孢素(Trichothecane)和多种倍半萜类(Sesquiterpenes)。地下菌类如
太原块菌Tuber taiyuanense Liu和承德高腹菌Gautieria chengdensis Ying均产于本区
。温带习见的网纹灰包Lycoperdon perlatum本区习见,其子实体含有杀蝇类幼虫的毒素
,已被生物防治领域所关注(N.Mier&L.Chavant等,1995)。该地区有广大的耕作区和平
原地区,在堆肥上,阵雨初过,灰盖鬼伞Coprinus cinereus等短菇类,往往应运而生。

三、华中、华东地区
该区大致位于秦岭的余脉,如伏牛山、大别山与南岭山脉之间,包括长江中下游和南岭
山地,东边闽浙丘陵。气候属于暖温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地带。雨量适中,四季分明,湿
度南北有异,以7月而论,北方高温约20℃以上,南方则℃以上。马尾松Pinus massoni
ana和竹林是习见的势林,前者林下的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是美味食菌。该菌含
有多种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利,如乳菇紫素(Lactaroviolin)、乳菇素(Lactarazul
ene)、乳菇黄素(Lactarofulvene)等(Turner,1971)。关于竹黄(Shiraia bambusicola,
是本区竹竿上习见的药用菌,段成式(公元864年)在《酉阳杂俎》一书中载:"江淮间
有竹肉,大如弹丸,味如白树鸡"已早有口尝的记录了。香菇Lentinula edodes其栽培的
起源地是本区的庆元县。长江以南,出现生在白蚁巢上的鸡土从 菌(Termitomyces eur
rhizus),本区只一种,远不及西南和华南丰富。本区有不少名山,如天目山、庐山、黄
山和神农架等。本区湖南至广西部分石灰岩地区分布的针阔混交林下,地下菌如须腹菌
属Rhizopogor,软腹菌属Hymenogaster等较为普遍。

四、西南地区
本区东北部与华北地区相连,以洮河为东界与华中、华东地区相接,西北部大致在玉树
以南至怒江流域的左贡至云南的贡山,并抵国境线。南部西由尖高山经潞西再经文山至
广西百色,北与华北区相界。本区东部云雾多,日照少,秋季多雨,有"巴山夜雨涨秋池
"的写照,雨多,伞菌类则破土而出。西部高原寒冷,日照强烈,锈菌类的种群分化,较
为突出。二郎山以东受太平洋气流影响,其西则受印度洋暖流影响,以云南为例,其气
温季节变化不甚明显,干湿季节分明,大型菌物,主要产于雨季。本区的横断山区,是
全国菌类最丰富的地区,高等真菌已报道的1800余种,特有属种也丰富。其高原的向阴
坡以暗针叶林和杜鹃林为主,其林下的丝膜菌极为丰富,如紫丝膜菌Cortinarius caer
ulescens是美味食菌中,每年产量数吨至十余吨,同属的托腿丝膜菌Cortinarius call
ochrous 含有杀伤果蝇Drosophila的物质。本区处长江不游,两岸的菌根造林工程将是
今后的长期任务。本区干巴菌Thelephora ganbajun是与云南松有菌根关系的美味食菌。
高原的阳坡,有发育良好的高山栎林,其树干生长的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是保健
食用菌,培养已成功,并已在西南地区市场上形成商品。

五、华南和滇、藏南部热带区
本区位于我国的最南端。北与华中、华东地区和西南地区相接,南部包括海南诸岛相望
。在行政区上包括我国台湾、海南、闽东南、两广中南部、滇南、滇西南、滇西北的马
库和西藏的墨脱。本区包括热带雨林、季雨林(图八)。本区的台湾和海南,其温度高
、雨量大,但台风频繁。其山区所见常绿阔叶树沾沐茂盛,林下菇类相应在雨季中频添
生意。本区的鸡土从属已知9种,为我国最丰富的地区,滇西的华鸡土从 属Sinotermit
omyces是本区与南亚热带兼有的属。海南笼头菌Clathrus hainanense X.L.Wu和台湾鬼
笔Phallus formosana Kobay。及台湾记录的双节棍孢植生虫草Phytocordyceps ninchu
kispora Su et Wang等均显示了热带菌物生态的多样性。
高山针叶林,以冷杉Abies为代表的林带是高山丝膜菌属Cortinarius和丝盖伞属Inocyb
e较丰富的地区,后者有大量毒菌,采者宜慎。半高山苔藓林,也是伞菌类丰富的地区,
红菇属Russula,乳菇属Lactarius不下百余种,其中不少可食用。云南西南部的片马与
缅甸毗连,森林茂密,其林下的大量附生种类和附生菌类极为丰富,如竹生墨伞Coprin
us hambusicolags zang。为特有代表。

六、内蒙古地区
本区位于我国北部边陲,东临大兴安岭的西侧,南接华北地区,西邻狼山南端、沙漠东
缘、贺兰山西麓,向南抵甘肃的乌鞘岭,在兰州附近与华北地区的衔接。这一带地处寒
漠,北临大碛,风物荒凉。本区的草原地带,5月份返青,包括华北区的张家口以北,夏
秋所产的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 Imai,是著名的食用菌,该菌与羊草Aneuro
lepidium chinensis群落组合极为密切,互相依存。内蒙古草原一望无际,草丛中生长
的腹菌类,体多圆形,适于随风滚动,如大(秃)马勃Calvatia gigantea,其直径可达
40cm。

七、边疆、西北地区
本区包括新疆的大部。西界、北界为国界,东接贺兰山,南连祁连山、昆仑山的北麓。
本区大陆性气候非常明显,气温变化激烈,日照足,雨量少。最热月份7月,以吐鲁番盆
地为例,绝对最高气温可达48℃。大漠风尘日色昏,在沙漠中难以找到大型菌类。在天
山等有森林的湿润地区有多种羊肚菌、阿尔泰花耳Femsjonia altaica Schwarz是本区和
俄罗斯东部所共有。阿魏侧耳Pleurotus ferulae Lanzi是生于栽培的阿魏Ferula sink
iangensis的根际和茎基的美味食菌。草原上的伞菌类生命短暂,诚如庄子所云"朝蕈不
知晦朔",在该区所见到的巨孢墨伞Coprinus giganteosporus Zang et Fei从菌形成到
菌褶干在这种干旱的环境中生存,也可谓"天意怜幽草"了。本区有大量的草原牧场,群
山林立,芳草如茵,牧场境内的粪生菌物尚较丰富。

八、青藏高原地区
本区位于我国西南部。东接西南地区、华北地区,西部以国境线与阿富汗、巴基斯坦、
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国接壤。但不丹以东至云南及国境线,另属华南热带区。
本区从喜马拉雅山脉以北,菌物贫乏,但其南坡受孟加拉湾暖流的影响,很多温带和亚
热带各类兼偕出现,如细柄南牛肝菌Austroboletus gracilis见于藏南。高山雪线上的
虫属,是本区和西南地区高山带的特有类群,该属与多种蝙蝠蛾类Hepialus,Forkalus,
Thitarodes)有寄主关系。这种我国传统入药作为滋补珍品,除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
ensisCordyceps nepalensis Zang et N.Kinjo,阔孢虫草C.crassispora和多轴虫草C.m
ultiaxialis Zang et N.Kinjo等,后二者见于东部。藏南的墨脱,位于雅鲁藏布江畔,
周围植被有典型的热带季雨林特点,藤本植物由树干横越树冠,藤制索桥,可横跨百余
米,蔚然壮观。


   本产品其它图片(请点击图片,看大图)


   所有本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