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花卉业概况
|
|
|
台湾花卉业的发展,开始于是世纪30年代,当时花卉种植面积较小,约30 公顷,产品主要在本岛销售。1973年部分切花菊开始外销日本,1978年花卉 面积发展到1242公顷,1995年仅百合面积就达到155公顷,但所用种球均从 荷兰进口。1999年花卉面积发展到10848公顷,总产值约94亿元台币。(1978 年至1999年台湾各类花卉栽培面积、所占百分比及各类花卉产值、所占百分 比。 1963年台湾开始接受国外种子公司的委托,进行草花种子生产,1983年 达最高峰,生产面积约93公顷。后来由于种子成本提高,连作障碍以及花工 的工资昂贵等原因,到1985年生产面积降至31公顷,90年代草花制种面积均 在30公顷以下。另外,台湾花卉种苗也有出口,1997年达174.4万美元,1999 年达420.7万美元,而其它花卉出口约2660万美元。 台湾最早利用组培技术生产切花用种苗的品种是非洲菊,以后还有火鹤 等。最早利用组培技术生产采穗母本的作物是宿根满天星。目前台湾通过组培、 快繁生产种苗以兰花为主,约占51%,其次为鲜切花类种苗、特用花卉植物、 观叶植物等。若以产量和产值分析,兰花种苗的数量最大,约占88%,其次为 鲜切花。兰花种苗中以蝴蝶兰为大宗,国兰次之、文心兰为第三。 台湾花卉业之所以发展较快、较稳,一是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充足,有 利于花卉的四季生产和周年供应;二是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程度较高,有利于 新技术的推广大,研究人员不存在经费短缺的问题,研究的目的很明和拓宽, 根据市场的需要确定生产。这些经验是值得我们吸取和借鉴的。 中国农科
|
本产品其它图片(请点击图片,看大图)
|
|
所有本类产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