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金庸赏鉴(花卉篇)-菊花
 |  
                                                |  |  |  
                                                | 
 
 
 菊花
 菊花在《连城诀》一书中占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就是在第三回“人淡如菊”,丁典与
 凌
 霜华的爱情故事之中,是以菊为媒,以菊为喻的,凌霜华这个名字,其实也就是秋菊之意
 。
 书中丁典向狄云回忆在菊花会中与凌霜华相遇的经过,提到:
 “……这菊花会中名贵的品种倒真不少,嗯,黄菊有都胜、金芍药、黄鹤翎、报君知、御
 袍
 黄、金孔雀、侧金盏、莺羽黄。白菊有月下白、玉牡丹、玉宝相、玉玲珑、一团雪、貂蝉
 拜
 月、太液莲。紫菊有碧江霞、双飞燕、剪霞绡、紫玉莲、紫霞杯、玛瑙盘、紫罗伞。红菊
 有
 美人红、海云红、醉杨妃、绣芙蓉、胭脂香、锦荔枝、鹤顶红。淡红色的有佛见笑、红粉
 团
 、桃花菊、西施粉、胜绯桃、玉楼春……”
 “……当我观赏完毕,将出花园时,说道:‘这菊花会也算是十分难得的了,就可惜没绿
 菊
 。’
 “忽听得一个小姑娘的声音在我背后说道:‘小姐,这人倒知道绿菊花。我们家里的“春
 水
 绿波、绿玉如意”,平常人哪里轻易见得?’”
 我这本《连城诀》是新出的评点本,这一段旁评道:“如数家珍,足见金庸有关菊花知识
 之
 丰富。”殊不知金庸这段乃有所本,是从著名的盆景园艺家周瘦鹃的小品文《秋菊有佳色
 》
 中照搬而来。周文原句如下:
 考之旧时菊谱,黄色的有都胜、金芍药、黄鹤翎、报君知、御袍黄、金孔雀、侧金盏、莺
 羽
 黄诸品。白色的有月下白、玉牡丹、玉宝相、玉玲珑、一团雪、白西施、白褒姒、太液莲
 诸
 品。紫色的有碧江霞、双飞燕、剪霞绡、紫玉莲、紫霞杯、玛瑙盘、紫罗伞诸品。红色的
 有
 美人红、海云红、醉杨妃、绣芙蓉、胭脂菊、鹤顶红、锦荔枝诸品。淡红色的有佛见笑、
 红
 粉团、桃花菊、醉西施、红傅粉、胜绯桃、玉楼春诸品。可是诸家菊谱中,似乎都没有绿
 菊
 。吾园旧有碧玉如意、春水绿波诸品,花品很高,都作绿色,苏州早已断种,现在所看到
 的
 只有绿牡丹和水绿金带罢了。
 加以比较,便知金庸实际上只是将周氏文字稍加改动,化为己有,穿插故事而已。
 周瘦鹃(1894-1968),著名作家和园艺家,早在二三十年代就蜚声海上文坛,属于“鸳鸯
 蝴
 蝶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誉为“哀情巨子”,也致力于园艺、盆景研究,解放后更成为
 苏
 派盆景的代表大家。他这几篇小品文,据其自述,是“一九五四年,北京《大公报》总管
 理
 处特约我给香港《大公报》写小品文……不满一年,写了足有一百篇的《花前琐记》。”
 而
 金庸的小说一九五五年才起始创作,有所借鉴,也是自然的事。可惜周瘦鹃已不幸于“文
 革
 ”中身遭迫害而死,我生也晚,不得见其原作,如今看到的《花木丛中》及《拈花集》都
 已
 是后人于八十年代辑录的遗作,业经改动,却不能知当年金庸所参考的原文面貌了。
 周文云各家菊谱中不见绿菊,该是指古本菊谱,我在当代版的《菊花栽培》后看到所附《
 中
 国百菊名录》之中,便找到了几种绿菊名称,其中竟也有“春水绿波”之名,只是“碧玉
 如
 意”却找不到,也许真已断种了。“春水绿波”的花色是水绿色,花型是“莲座、飒爽”
 ,
 花体是“清秀中轮”,未见照片,难以想象真容如何,不过在我的意想之中,总觉得“春
 水
 绿波”应该是射线型或垂帘型的,就是花瓣极细极长,纷披下垂的那一种,莲花状的未免
 略
 嫌厚重了,但细想也有理,因为细瓣的未必绿得均匀,即使有“春水”之妙,也难得“绿
 波
 ”之实。菊兮菊兮,何日亲见,解我此惑!
 《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宦娘》,其中也有以绿菊为媒的情节,主人公温如春向葛氏少女
 良
 工求婚,葛父不允,“葛有绿菊种,吝不传,良工以植闺中”,而在暗恋温生的鬼女宦娘
 的
 帮助下,“温庭菊忽有一二株化为绿”,使得葛父猜疑是女儿私赠菊种,为了掩饰,只得
 将
 良工嫁给了温生。不过蒲松龄未写绿菊是何名目,但故事结局美满,却要羡杀丁典与凌霜
 华
 这对苦命鸳鸯了。
 菊花的色彩,《菊花栽培》谓“分白、黄、红、荷青、紫、绿、橙、紫黑八正色”,周瘦
 鹃
 只举了五种,尚不完全。绿菊自是难得,黑色却也极罕见,我所见绿菊,大多就是我们本
 地
 俗语称作“绿萝卜丝”的,色泽不均,花种易变,实为下品,倒曾在南京看见过一本墨菊
 ,
 乌紫中泛出墨黑,惜未考其名目,匆匆一见,至今犹为想念不止。
 菊花的栽培,最是仰仗人工,无论什么佳种,每年若不经扦插、选株、打头、摘心等等诸
 般
 呵护,则秋至纵花,也必沦为不入流,所以独独称之“艺菊”,算作文人韵事之一。李渔
 《
 闲情偶寄》中说:“为此一花,自春徂秋,自朝迄暮,总无一刻之暇。必如是,其为花也
 ,
 始能丰丽而美观,否则同于婆娑野菊,仅堪点缀疏篱而已。若是,则菊花之美,非天美之
 ,
 人美之也。”确实是定论。我平生爱花,偏于菊花深有憾焉,年年种菊,年年无一株见佳
 ,
 养护不善,栽培无法,纵有好品种也被糟蹋了。却想到《连城诀》最后,狄云种了数百株
 菊
 花在丁、凌二人合葬的坟前,无人照看养护,势必名花沦为野草,算不算大煞风景之事?
 
 吊之一绝云:
 压倒秋风傲骨姿,倾城最是拒霜时。
 谁知野草孤坟侧,来作鸳鸯连理枝。
 
 
 
 |  
                                                | 
                                                        
                                                               本产品其它图片(请点击图片,看大图) |  
                                                | 
 
 |  
                                                | 
                                                        
                                                               所有本类产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