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兰玉兰名实考
|
|
|
木兰玉兰名实考
玉兰与木兰都是我过的著名观赏植物,其在我国的栽培,至少2500年的历史。 唐朝时代被引种到扶桑,17世纪被引入欧洲(1790年传入英国),因其美丽而大的 花朵在欧美广泛流传,美国成立了专门的木兰学会,已经培育了丰富多采的园艺 品种。
1、木兰玉兰统称木兰
古代人曾将木兰和玉兰统称木兰。《离骚》中“朝引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 之落英”,将木兰与秋菊同提,显在秋季,而木兰、玉兰叶子极相似,未可辨。秦 代《长安志》“阿房宫以木兰为梁,以磁石为门”盖指玉兰,玉兰给落叶高大乔木, 而木兰为灌木或小乔木,能用以为梁的应指玉兰。《述异记》记载,春秋时代“木 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亦当指玉兰。 而白居易诗“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艳风吹腻粉开。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 来。”“腻如玉指涂上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从此时时春梦里,应添一树女郎花。” 此处,木兰借用了古代传说的巾帼女英雄花木兰,而木兰花含苞欲放,素艳相宜。 此处当指木兰(辛夷)。
2、明代以后,逐渐将木兰、玉兰分开
此后,玉兰称玉兰,而木兰多称辛夷,明代王世瞀《学圃杂疏》“玉兰早与辛 夷,故宋人名以迎春,今广中尚仍此名。千干万蕊,不叶而花,当其盛时,可称玉 树。”王象晋《群芳谱》“玉兰花九瓣,色白微碧,香味似兰,故名。丛生一干一 花,皆着木末,绝无柔条。隆冬结蕾,三月盛开。...寄枝用木笔,体与木笔并植, 秋后接之。”此处,木笔即辛夷。清《植物名实图考》“辛夷即木笔花,玉兰即 迎春。余关木笔、迎春,自是两种:木笔色紫,迎春色白;木笔丛生,二月方开, 迎春树高,立春已开。”“迎春是其本名,此地好事者美其花而呼玉兰。”
3、各自别名
玉兰别名有玉树、望春、白玉兰、迎春、应春、玉堂春等,木兰(辛夷)别名有 林兰、桂兰、杜兰、木莲、木笔、黄心、紫玉兰、女郎花等。而木兰之名到现代仍 有分有合。植物志中多以玉兰与辛夷别之,或玉兰木兰别之而木兰别名辛夷/紫玉兰。 它者有辨别者,有乱用者。而两者花蕾皆可入药,有混用者,玉兰性温味辛而木兰 性味辛温香散,然药用也有别,不应混。
4、植物学区别
二者均多园艺种,纯用色泽易误。 A玉兰为高大乔木而辛夷为灌木或小乔木; B玉兰花萼与花瓣常不可分,常9数,又有园艺变种多至12-15者;辛夷花萼与花瓣 差别明显,萼片3,常绿色披针形,花瓣6,外紫而内白。 C玉兰花期早与辛夷;然随不同地域花期也有别,不可单凭此为据。
5、其他
前有述玉兰名来自其花色(清《植物名实图考》),而辛夷名传古有一举人,得病 若鼻窦炎,四处求医无效,一日于大树下方自缢而遭遇一砍柴人,云南方夷人有笔状 花蕾有神效,举人去而愈,带此种归而馈赠乡里,人问名,因辛亥年取自夷人,因名之。
诗歌中常有的木兰舟当为玉兰。《述异记》“洲中,有鲁班刻木兰树为舟,舟至今 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
颐和园乐寿堂前后院各有一株玉兰和辛夷,为1750乾隆时代栽种。可惜似乎两院今都 已不开。
|
本产品其它图片(请点击图片,看大图)
|
|
所有本类产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