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诺亚方舟"明年建成 库区48种珍稀植物将安家
|
|
|
本周一开始,重庆商报推出“寻找我们身边的珍稀动植物”活动。从展示我们身边的珍稀动植物开始,到探访保护动植物的“达人”,再到组织热爱大自然的市民进入缙云山保护区探访,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森林重庆”提出:到2017年,要把重庆建成“林业产业发达、人居环境优良、生态系统稳定、生态文化丰富”的森林城市。
我们的策划报道,是想让全社会关注我们身边的“生态系统”,更新市民对“生态文化”的认识。
今年,多年不见的䴙䴘、鼬獾等野生动物重回主城。事实证明,“森林重庆”大力植树造林,给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带来空间,进一步接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愿景。
南岸迎龙镇正在建设有植物“诺亚方舟”之称的珍稀植物保护基因库;北碚三圣镇的红豆杉种植基地以开发带保护,都是我市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有力措施,将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
“诺亚方舟”,是传说中地球物种延续的生命之船。如今,在南岸迎龙镇迎龙水库旁,占地280多亩的“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项目”紧张开建,这是我市为珍稀植物建造的“诺亚方舟”。
“上月,国家投资的195万元全部到位。到明年底,我市所有珍稀濒危植物物种都将在这里落户。”昨天上午,迎龙水库旁的山坡上,该项目负责人、市林木种苗站高级工程师陈翠玲教授手指着坡下的一片空旷地说。
植物“基因库”两年前立项
昨天上午10:30,记者跟随陈翠玲来到迎龙水库植物基因保存库基地建设现场,占地280多亩的基地分为保存区、扩繁区和研究区。基地依山傍水,三个山头下,三大块土地已经平整完毕,并培植了一些小树苗。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淹没带内的白杉、崖柏等20多种珍稀濒危植物可能消亡,植物基因面临丢失。2007年,陈翠玲领衔向国家申报建立三峡珍稀濒危植物基因库项目,当年就得到国家林业局批复立项。“国家投入的195万元于上月全部到位,地方配套的45万元也已落实。”陈翠玲笑着说,项目已开始全面启动。明年上半年大部分珍稀植物将进入基地。
保存库区48种珍稀植物
陈翠玲进一步谈到,植物物种基因保护分三种。一是原地保护,如缙云山保护区内的原生植物;二是设备保护,即提取植物种子基因,将其冷冻保存在零下86度的液氮中;三是异地保护,迎龙这个项目基地就属这种,即将珍稀濒危植物从原产地迁栽过来保存。
陈翠玲提供的国家批复的项目书显示,根据计划,将保存三峡库区20种特有树种、17种珍稀濒危树种、11种三峡库区名木古树,共计2万多株。
“这里将是我市珍稀濒危植物的新家,也给子孙后代留笔财富。”陈翠玲说,明年底建成后,还会将其打造为一个科普教育基地,向市民开放。
|
本产品其它图片(请点击图片,看大图)
|
|
所有本类产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