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县深化林权制度改革 促进林业生态建设
|
|
|
地处大别山腹地的革命老区新县,山场面积18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8%,有林地面积171万亩,林木覆盖率达74.43%,活立木308万立方米。自2007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以来,新县牢固树立“生态立县”发展理念,结合“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和文化改革试验区建设,在深化林业改革上大做文章,盘活林地资源,走出了一条“生态立县、绿色富民”的新路子。新县也因此先后获得“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单位”、“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卫生县城”、“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诸多荣誉。 新县在林权改革中,针对“有山无树、有树无山,林权长期没变、人口变化较大”的林情实际,按照“耕者有其山、权利其平等”的原则,采取均山、均股、均利等确权办法,确立了“林权分散、规模经营、按股分红、保障收益”的改革思路,走均权到户、联合经营、股份合作之路,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目标,到11月底为止,林权发证61%。 新县林业局局长华日刚告诉记者:“2009年年底前新县将完成全县90%以上的林权证核(换)发任务,明年,我们将以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按照‘深化改革、完善政策、规范服务、强化管理’的新思路,加大改革的新力度,加快林木林地新流转,促进林农新增收、林业新增效,实现由林业大县向林业强县的跨越!” 由于历史的原因,新县一直存在“分山到户、一山多主、一主多山”,“面积小而分散、分而不治和有山无力开发、有钱无山开发”等问题,新县林业局在明晰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基础上,大胆探索出了股份合作、按股分红等5种营造林模式,大幅提高了营林效益。至目前,全县以杉木、杨木、檫木为主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到35.5万亩,以油茶、茶叶为主的高效经济林发展到65万亩,林产品产量达5000万公斤以上;以休闲观光为主的生态旅游业年接待游客达50多万人次,门票收入1100多万元。2008年林业总产值达10.5亿元,较2007年增长14.2个百分点,成为全省第二林业大县。 5年来,新县共完成造林面积34.47万亩,林木覆盖率净增3.4个百分点,吸引社会资金2.65亿元,涌现出1000亩以上造林大户51户、500亩以上大户135户、100亩以上大户1000多户,形成了“人往山上走、钱往山上投”的喜人局面。
|
本产品其它图片(请点击图片,看大图)
|
|
所有本类产品
|
|
|
|